首页 > 贵州省

古典戏法

古典戏法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典戏法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戏法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袤,因文化习俗差异形成不同表演流派。京津地区“戏法”一主一捧,应时应景,抓哏抖包衭,说完变完,常令观众捧腹瞠目。江浙一带南派“戏法”一主二助,有音乐伴奏,表演优美洒脱,集成经典段子用普通话与吴语方言误会,俗称出“洋相”,抓包衭完成表演。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苏州人唐再丰用毕生精力从集市庙会的民间艺人中(俗称“变戏法的”),收录了三百二十多套节目,汇集戏法专著一书《鹅幻汇编》,极大丰富民间娱乐和文化积淀。

戏法孕育上古时代,形成于汉唐,到了宋朝,有了专门场所表演戏法。南宋“云机社”是历史上第一个戏法结社组织,对戏法套路冠以名称、至今沿用。近代,晚清民初宫廷、王府遇有婚、喜、寿、宴开“堂会”,清廷设立专门的机构,召应优秀艺人,为宫廷王府表演。随后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纷纷效仿,造就了戏法名家,北京老笑,天津宝清等,当时的表演特别注重内容形式的更新,顺时应景,择请“吉祥物”丰富戏法内容,常演剧目“十八罗汉”等二十多个。1951年秦助仁先生应田汉邀请参加中国戏剧研究院曲艺团专职研究中国戏法,大量收集民间素材,丰富中国古典戏法宝库,并把研究的成果实施于表演。改革开放后,第二代传承人秦文华、秦文郁对近百种“落活”作全面挖掘整理,创编了“和合呈祥”。2006年注重培养第三代传承人秦江杰,并整理出“三羊开泰”,于2008年,赴宝丰参赛,秦江杰获中国·宝丰第四届魔术文化节“宝丰杯”全国比赛铜奖。“三羊开泰”寓意时代主题:一、集南北戏法门道于一身,新创藏挟之法,并首次在众目睽睽之下使用三只活羊呈现给观众;二、携带大小数十件器物,重达百余斤,行走自如;三、“落活”利索,一气呵成,常说:变出容易变回难、“回托”再现更不易,例如变出熊熊燃烧的“大火盆”,用彩毯一遮,忽然消失,接着再次展示在观众面前;四、与众不同的明出“海”,及脱衣献彩的表演方式,充分体现了“有容乃大”的哲理,解套“无痕”的幽默,获得专家观众的好评。

戏法由“手彩活、抹子活、落活”、三部分组成。1、近景戏法、古称“撮弄”、行话“手彩活”,是利用小道具“丹、碗、环、牌、儲、利用手上功夫,在近距离表演的小型节目,近景戏法边演边“溜口”,应时应景编些吉利话,念完变完、手法利索,引起观众惊叹不已。2、堂会戏法、古称“单包利子”、行话“抹子活”,是带上简单道具、在喜庆、宴会、小型舞台上表演的中型节目,有音乐伴奏、也编些应景话题增强表演气氛,引起观众的共鸣。3、舞台戏法、古称“藏挟”、行话“落活”,是在舞台上表演的大型节目,配有音乐伴奏,如表演需要也“溜口”。舞台戏法分为南北两派,表演形式不同,变出的东西也有所差异,因表演出乎预料、引起观众的喝彩。

戏法的“门道”分为五大门类:若干细活、繁而有序、奇巧有道。1、手法门、即手彩戏法,仙人摘豆、天地牌、九连环、大变金钱等。2、彩法门、即门子戏法,酒米三变、翻囊、量摔、纸人揣锅、悬人等。3、丝法门、即苗托戏法,钓鱼、扇碟碗、纸人跳舞、变鸽、变脸等。4、汉法门、即药托戏法,吹烟入杯、烟花、水捞干沙、吃火吐火等。5、落法门、即藏挟戏法,十八罗汉、百亮迎门、百鸟朝凤、献彩等。

戏法的表演:不忌四面观看,瞬间变幻、熟练手法及瀟洒的表演。1、大型戏法、身穿长袍、挟帶器物几十件、重达百斤、行走自如,表演时、彩单展开交待、口中念念有词;“彩单虚实陈仓渡、祥龙肩上戏凤舞、世间万物皆自然、和谐盛世献万福”。话未落音、吉庆有鱼已呈献给观众,变出数十件物件后,再脱袍现彩。表演中体现“有容乃大”的哲理、“解套无痕”的幽默。演员表演稳、快、帅。2、中型戏法、变花、钓鱼、变鸽、变鸟、变鱼缸、萝圈现彩等,都是长演不衰的节目。小戏法也有很多绝活,表演者通过娴熟的手法,展现小戏法出神入化的魅力。

戏法的传承极为严格,一般有传男不传女的习俗,也有开堂授徒的情况,一般也限定在亲戚密友圈內。拜师学艺、师父所传授的“门道”多少有益开发思维,但自己勤奋好学才至关重要,树立自己的表演风格、保持中国传统文化本色、才会受到认可,历经苍桑和浩劫的“中国戏法”、很多珍贵文字资料和老照片都被焚毁,师承关系很难捋顺,现介绍由秦助仁先生创建、具有百年历史的“古典戏法”谱系。秦江杰师从其父秦文华、古典戏法第三代传承人、从事戏法表演二十余年、掌握了表演“萝圈献彩、十三太保·脱衣献彩、三羊开泰、明出海等传统戏法。秦文华,师从其父秦助仁、母亲罗飞霞,中国古典戏法第二代传承人,从事中国古典戏法表演四十余年,全面继承并创作了中国古典戏法套路,能亲自动手制作戏法道具,并创作多个新作品。秦文郁,师从其父秦助仁,母亲罗飞霞、古典戏法第二代传承人,从事中国古典戏法表演三十余年,全面继承并创作了中国古典戏法套路,能亲自动手制作戏法道具,创新设计并制作杂技道具,与秦江杰同台演出。秦助仁,山东济南人,古典戏法创始人,上私塾时就与艺人交往甚密,受此影响、在上大学时就创办“助仁幻术社”,到日本留学,课余学习东洋幻术,东西方结合的魔术,受其启示、回国后研究中国戏法起源与发展,认为民间戏法的原生态、原创性必须加以保护,不然将重蹈日本复辙。从此、利用担任京浦铁路车辆厂工程师之便,北上拜张宝清、刘凤池为师学习北派戏法,南下拜莫悟奇为师学习南派戏法,1952年调中国杂技团工作,1962年受张富忱邀请来贵州支援三线建设。从此,中国古典戏法落户贵阳,传承至今。

中国“戏法”底蕴深厚,是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化石”,特殊的演绎、仿佛一股永不枯竭的源泉,诠释着民俗民间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成。如今,由于经费不不足,后继无人,没有专门的戏法研究机构,使老祖宗言传身教的艺术缺乏后续动力,导致无法把这一古老的艺术传承发展。

推荐贵州省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戏也感兴趣:
贵州省导航

下一篇:一棒雪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