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特产
山西省特产介绍第16页
武乡小米焖饭
小米焖饭 小米的原粮为“谷子”。武乡盛产的谷子名扬四方。小米颗粒晶莹,色质金黄,近几年来,武乡大力推广种植晋谷21号,所以小米称“汾洲香”,日渐成为太行名米,重点开发。“小米焖饭”因米质不同而不同。焖…
干面饼子
干面饼子 “干面饼子”是武乡人最普通的食品,无论城里、乡下、饭店、饭摊,每每常见。这种食品,既携带方便,又易放置。清代顺治年间就闻名遐迩。 …
武乡擦面
擦 面 “擦面”也叫擦圪蚪。是武乡民间一种普通饭食。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适合集体大灶多食用。做擦面:1、需备有“擦床”灶具,擦床架呈现长方形,大的约三尺左右,小的也有一尺半,中间床架上多用硬铁皮做…
武乡和子饭
和子饭 “和子饭”也叫“和则饭”。是武乡民间晚餐常见的一种饭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面圪糁。配料按季节选用豆类(大白豆、大绿豆、黄豆),蔬菜类(红薯、土豆、南瓜、北瓜、鲜豆角、红萝卜、白萝卜、芹菜…
壶关小车刀切糕
壶关小车刀切糕 小车刀切糕为壶关粗粮细做的一种传统食品。这种刀切糕是选用上好黍米、红枣等蒸制而成,其质地细腻,甜香宜人。壶关有名的特产小吃。 说起“小车刀切糕”,还有一个传说。相传离壶关县城4…
襄垣灌肠
襄垣灌肠 灌肠是襄垣、武乡、沁县一带的夏令小吃,它是用荞麦面制成的,因色泽棕黑,民间百姓称之为“黑皮麦团”。其营养丰富,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之功能。《本草纲目》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
羊肉李圪抓
李圪抓 全名叫羊肉李圪抓,是高平风味小吃中的一朵奇葩。相传一个姓李的牧羊人喜欢吃羊肉包子,食多生厌,他就忽发奇想,借来邻居做煎饼的鏊子,想把包子用油煎一下,可包子皮厚难熟,他就在手上抹了点油,把包…
怀仁羊杂割
怀仁羊杂割 杂割,为山西的一种地方小吃。据传,山西人吃杂割始于元朝,杂割一名还是忽必烈之母所赐。元世祖忽必烈由晋地入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其母庄圣太后染疾,曲沃名医许国桢为其诊治痊愈,成为忽必烈之母…
应县滴溜
应县滴溜是用玉米面制成的。是当地别具风味的一种小食。营养价值很高。…
飞刀削面
刀削面 以刀工、削技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
右玉莜面
右玉特产莜面:右玉县因海拔高、气候凉爽,是种植莜麦的最佳环境,所产莜麦色美,味香,含营养成份较高。莜面主要以莜麦为原料,精制而成,内含蛋白质比白面、大米、玉米面高1.6——2.2倍;含脂肪8.5%,也…
子推蒸饼
子推蒸饼,俗称蒸饼。相传是寒食节为纪念晋大夫介子推而流传下来的饼食,距今己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发酵后的面粉团里加入猪油、香油、葱花、调料面,上笼蒸熟而成。 …
现炖羊肉
现炖羊肉,将刚宰杀的羊肉切成块状,加适量的咸盐和水,盖盖儿炖一小时左右即可食用。食之酥烂香浓,肥而不腻,是冬天的佳肴。…
糖饼
糖饼,是右玉人相传己久的待客食品。其制作方法是:将小麦面粉、葫油、苏打适量,用七八成热的水和好。再用葫油和白面粉、糖拆成酥。把和好的面制成剂,擀成薄饼,包入酥,再擀成大约1厘米多厚的饼,上慢火烤炙。食…
右玉烧饼
烧饼,亦是右玉的一种传统风味食品。制作方法是:将小麦面粉用七八成热的水和好、醒到。再将碎猪肉、咸盐、酱油、葱、姜、味精、葫油适量拌匀成馅。用醒好的面制成剂,擀成薄饼,将馅包入,上火烙,火要急,同时火盖…
走遍山西省
临汾市特产
晋中市特产
运城市特产
大同市特产
忻州市特产
吕梁市特产
晋城市特产
长治市特产
太原市特产
朔州市特产
阳泉市特产
山西省美食小吃
山西省民俗文化
山西省十大特产
山西省全部特产
山西省地理标志产品
山西省旅游景点
山西省十大景点
山西省地名网
山西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