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特产
南阳市特产介绍第8页
邓州小磨油
河南省邓州市是小磨油制作工艺的发祥地,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据邓州志载:早在清光绪年间,邓州小磨油每年就有30余万公斤经汉口“邓帮商行”销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邓州小磨油之所以出名,其一是原料芝麻独…
绞股蓝黄酒
邓州特产荣冠牌红曲绞股蓝黄酒系列被世人誉为“南方人参”、“福音草”的神农架野生绞股蓝精品和绍兴特制红曲为主原料精酿而成。酒体饱满可人,口味鲜美醇厚,营养丰富齐全,常饮降血脂、降血压、养颜减肥。是一种集…
邓州市棉花
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锦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
镇平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
广洋大枣
在镇平县北部山区,绵延百里的山丘峻岭之中,有一种天然生林大枣,由于它身价不菲而被海内外的人们普遍所喜爱。这便是在历史上就驰名中外、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果之一的镇平广洋大枣。 广洋大枣果呈圆状,肉厚核小,…
马山口油条
油条各地都有,唯马山口油条风味独特,中指粗细,浑圆,中间一个空心纵贯两端。食之外焦,内筋,小茴香回味悠长。城关缸炉烧饼内乡缸炉烧饼以酥、香、甜、鲜远近闻名,其做法是在面内拌以小磨油,盐、葱等和成面块,…
卷煎
又叫菜蟒,是内乡一种典型的农家常饭。做法是将死面擀成薄皮把馅匀摊其上,卷成筒状,两手各持一端,往中间一挤,使面皮起皱,上笼蒸熟即用。其馅常有:韭菜、干萝卜丝加肉、粉条;素:韭菜、红薯叶、灰灰菜、干萝卜…
灌涨油旋
“筛筛,隔隔,大舅来了吃啥饭?打鸡蛋,烙油旋,不吃不吃两大碗”。旧时农村平日无馍,有客人到,发面蒸馍来不及,就形成了烙油旋待客的习俗。制法:将面和成团,糅至腻软,擀成饼。先淋一层香油,均匀撒上葱花细盐…
石斛兰
石斛又名石斛兰,为兰科石斛属植物。原产于喜玛拉雅山上和周围,是我国古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兰科植物之一。由于花形、花姿优美,艳丽多彩,种类繁多,花期长,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和关注,在国际花卉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山芹菜
山芹菜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上部重复叉式分枝。根生叶和基部叶有柄,叶柄扁平,长约30厘米;叶片近圆形,通常3裂很少5裂,中间裂片楔状倒卵形,两侧裂片各有一深缺刻,边缘有重锯齿;茎生叶逐渐变小,近于无…
神仙凉粉
神仙凉粉是荆紫关镇特色小吃,性甘味苦,清热解素,杀菌抗癌;是用境内猴山上的一种野生灌木树叶加淀粉做成的,夏季吃了以后可以清热、解毒、活血,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关于这种凉粉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
菊花肉
菊花肉系部分猪头肉与猪耳朵通过数道工序做成,系淅川县的一道特殊凉菜。在做法上,将猪头肉与猪耳朵加五香佐料放在锅里煮。肉煮熟后将猪耳朵取出,肉继续煮。猪耳朵放凉后,切成1.5公分细长条,在平底状的餐具里…
脚踏肉
脚踏肉的制作方法十分讲究。深冬时节选新鲜猪肉,去骨后将其切割成1斤左右的碎块,然后把小块猪肉挂在通风处晾一天,待去除肉块表面的部分水分后将其装入布袋,最后扎好袋口,外套麻布,制成“肉包”。在屋门内侧挖…
香花辣椒
香花镇位于亚洲第一大水库--丹江口水库西侧,以镇中心的香花辣椒城为核心。辣椒城于1992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近9万平方米,南北长1050米,东西宽84米,建筑面积26400平方米。一字排开的四大城门均…
淅川龙须草
龙须草盛产于淅川中部与西北部的茺山丘岭上,有耐旱、耐涝成活率高四大特点,为昔日淅川县“三个宝”之一。龙须草细而长,质体柔韧,是理想的纺织品原材料。可纺绳、打草鞋、织蓑衣,又系高档造纸原料。20世纪70…
走遍南阳市
河南省特产
内乡县特产
桐柏县特产
南召县特产
唐河县特产
方城县特产
淅川县特产
新野县特产
卧龙区特产
社旗县特产
西峡县特产
镇平县特产
邓州市特产
宛城区特产
南阳市美食小吃
南阳市民俗文化
南阳市十大特产
南阳市全部特产
南阳市地理标志产品
南阳市旅游景点
南阳市十大景点
南阳市地名网
南阳市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