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市特产
天津市民俗文化
天津许氏木匠手工技艺
“天津许氏木匠手工技艺”由许方正于1864年在河北省研创,距今已有140余年。许氏的手艺不但传承了天津家具文化中的技艺和造型,并且还有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设计和手法,许氏的技艺是许氏先人的创造,他的特点…
苏氏骨科
《苏氏骨科》由苏氏前辈始创于明末清初,到苏海丰时他在前人使用裹帘、振挺等器具治疗骨折的基础上,又创造了纸垫、竹篦等,从此形成名闻津门的苏氏正骨术,自第一代开始代代相传。以骨科不必手术,固定合乎生理,利…
五指弹禅按摩技法
五指弹禅 技法是乔义清于1903年通过长时间研究黄帝内经、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引导图》、《五十二病方》等多本古籍中记载的 手法,加以提纯修正而总结的一套点穴 技法,起名(五指弹禅)距今有百余年…
满汉双文书写艺术
满汉双文中的汉文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满汉双文是在借鉴了汉字的基础上与满文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满文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599年亲自倡议并主持创制,他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儒臣参照蒙文字母而创,满文史称无圈点…
妈祖祭典(天津皇会)
天津皇会是中国北方独有的一种妈祖祭典,原名“娘娘会”、“天后圣会”。据民间口传,此会源于元明时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清代康熙四年(1665),后更名为“皇会”,一直流传至今。它规模宏大,带有浓郁的天…
乌鸡门武术
乌鸡门武术也称八卦乌鸡,属象形拳种独一无二,习练者主要分布在天津,该拳种始创于明朝末年,在天津传承已有四代。根据现有资料得知,1938年,刚刚25岁就已开武馆多年的胜芳人刘贵生,在河北大经路(今中山路…
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
清宫寿桃丸系天津达仁堂制药厂独家品种,原名“蟠桃丸”,由人参、当归、地黄、枸杞子、分心木等多种名贵药材组成,具有补肾生精、益元强壮作用,且药性平和,是清朝“古稀天子”乾隆的御用秘方,最早的记载见于《清…
王派(王凤山)快板
“王派快板”在我国是快板书三大门派(王、高、李)其中之一,他的前身系乞食艺人说唱的数来宝,创始于上世纪初叶(王凤山1915-1992),传承至今已经百年历史。王凤山幼年家境贫寒,为给家庭减轻负担,幼年…
戏剧靴子制作技艺
京剧的靴子俗称“厚底儿”,功底深厚的艺术家们总是有浑身的本领,如果没有一双合适的戏靴,也是难以施展的。说到京剧不能不说舞台上演员穿的靴子,天津靴子全国闻名,底子纳的结实,经久耐用。戏剧鞋靴制作是一种民…
独流老醋酿造技艺
独流老醋曾为宫廷贡品,与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醋。独流最早的酱醋园是1665年王家创办的制醋作坊“天立酱园”,经300多年的历史传承,经14道工序、历时3年酿造,形成独特的固体发酵,两次成…
大六分村登杆
登杆(大六分村登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海区非遗“绝活儿”大六分村登杆相传兴于西汉时期的“猕猴缘杆”,指的是人们像猕猴一样赤脚往杆子上爬,向上天求雨,祈求美好生活的一项活动,到清朝乾隆年间,传…
无极拳
受“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影响,造成了中国武术的泛和谐价值观和象形拳的发达,以至出现了以抽象哲学概念命名的武术拳派,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无极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概念,亦被武术界所使用。1921…
戏法
古典戏法泛指中国传统幻术。其表演风格强调古色古香,因此称为“古典戏法”或“古彩戏法”。天津素有“戏法窝子”之称,是古典戏法传承重镇之一。其特点在于从业人员众多,名师汇集,张宝清、韩秉谦、朱连奎等戏法宗…
李氏太极拳
李氏太极拳,太极拳的流派之一。是近代著名武术家李瑞东集多门派的武术精华创编的,流传于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传统拳术。李氏太极拳又称太极五星锤、太极五行锤。但严格来说,李氏太极拳有天盘拳、地盘拳和人盘拳…
妈祖祭典(葛沽宝辇会)
葛沽宝辇会兴起于明朝末年,盛于清。葛沽宝辇会主要活动区域在天津市津南区的葛沽镇一带,它是葛沽人民在长期捕鱼、制盐、农耕等辛勤劳作和在元、明、清三代漕运等重大经济活动的影响之下,在葛沽独特的地城文化孕育…
走遍天津市
河北区特产
蓟州区特产
北辰区特产
滨海新区特产
宁河区特产
武清区特产
南开区特产
宝坻区特产
河东区特产
河西区特产
东丽区特产
静海特产
西青区特产
和平区特产
津南区特产
红桥区特产
天津市美食小吃
天津市老字号
天津市民俗文化
天津市十大特产
天津市全部特产
天津市地理标志产品
天津市旅游景点
天津市十大景点
天津市地名网
天津市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