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特产
河北省民俗文化
陶埙艺术
陶埙是一种古代乐器,源于新石器时期。它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据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一枚陶埙是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这枚埙通体只有一个吹奏孔,没有指孔,距今大约7000多年。到商代时期,陶埙发展至六个孔。自商…
蠡县戳脚
蠡县地处河北省腹地,保定市南50公里。交通、通讯便利,电力设施完备。蠡县是河北省著名的“武术之乡”,是“戳脚”的发源地。自嘉庆年间传入了蠡县,其分布在赵锻庄、南沙口、北沙口、朱佐等20余个村。戳脚全名…
蔚州灯影戏
蔚州灯影戏目前主要分布在蔚县的蔚州镇、宋家庄镇、南杨庄乡等地一带。民间相传,灯影戏起始于汉文帝时期,辽金时期盛行,与冀东的滦、乐皮影为姊妹艺术。早期的影戏剧本称“影经”或“影卷”,辽代以前属盲人演出,…
皮影戏(雾灵皮影)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俗称人头戏、影子戏。成熟于唐宋时代的-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
永清河北老调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流行于河北省保定、廊坊、沧州、衡水、石家庄等地区。清初,这一带农村举办民间花会时,在“小乐会”、“旱船”等节目里多清唱一种“河西调”,俗称“娃娃”,即元明以来散曲中的曲牌[耍孩儿]…
望都新颖调
保定望都县许家庄村有一位名叫马洛新的艺人,从小学唱丝弦戏。马洛新艺术全面,生、旦、净、末、丑都会,唱、念、做、打精通。大约在清道光十年(1830年),马洛新腿受伤而不能上台为戏班演戏挣钱了,被班主解雇…
阳原晋剧
阳原晋剧,原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建国后统称晋剧。清末民初,从山西晋中传入阳原。晋剧传入阳原后,逐渐融入了当地民俗文艺特色,借鉴了阳歌、二人台等精髓,道白通俗易懂、幽默诙谐。阳…
磁县坠子
磁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是河北省的南大门,东与临漳县、成安县毗邻,北与邯郸县、邯郸市、峰峰矿区接界,西与涉县接壤,南与河南安阳县隔漳河相望。城南有著名的北朝皇陵区和邺城遗址。磁县曲艺坠子在清道光初年,由…
冀东段派评书
段派评书起始人为唐山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段少舫的父亲段荣华(1901—1976)。他二十三岁携全家由京郊来唐山,在同和灰局以扛活为生,养家糊口。二十八岁改行,拜评书艺人尹福斌学说评书,一出道便红遍东三…
正定三角村高跷
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位于冀中平原,滹沱河北岸,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毗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繁荣。三角村高跷正是在这片…
杨氏青萍剑
青萍剑是我国四大剑法之一,在武林中享有盛名,尤其在河北沧州一带流传较广。青萍,又名浮萍,常漂浮于水平面之上,寄身流波,随风摩倾,来去飘忽,任其自然,点点青翠溶于起伏荡漾之中。雍容坦荡,悠然陶然,给人以…
中医络病诊疗方法
中医络病诊疗方法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的一种医学知识,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现已经形成以河北石家庄为中心、向全国20余个省市地区传播辐射的局面。中医络病诊疗方法是伴随着…
李氏迷踪拳
青县是片神奇的土地,古来兵家必争,镖客武师云集,人民勇敢强悍,习武风盛,武乡声远。1992年沧州被国家命名为武术之乡,青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青县流传的二十多个拳种中,李氏迷踪拳是主要拳种之一,很具青…
吴桥杂技·大变活人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以农业为主,土地贫瘠,人们靠种地无法养家糊口,-练习杂技、戏法并以此为生,挑着担赶着车北上南下,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魔术-大变活人》,是吴桥杂技艺人的传统节目,与…
吴桥杂技·马戏
吴桥杂技有着两千多年的沿革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衡技巧、人体竞技、耍弄技巧、手彩魔术、道具魔术、仿生表演,滑稽表演、动物驯演、马术表演等十几个表演门类,上千个表演节目。在这浩繁的表演节目中…
走遍河北省
石家庄特产
邯郸特产
保定特产
沧州特产
唐山市特产
廊坊特产
邢台市特产
承德特产
张家口特产
衡水特产
秦皇岛特产
雄安新区特产
河北省美食小吃
河北省老字号
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十大特产
河北省全部特产
河北省地理标志产品
河北省旅游景点
河北省十大景点
河北省地名网
河北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