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特产
河北省民俗文化
东尖塔音乐会
廊坊市广阳区东尖塔村音乐会,属于佛教音乐,俗称“和尚经”,由清朝中叶北京通州熬硝营和尚庙慧林法师所授。乐曲采用“工、尺”谱记法,乐手共十七人,演奏曲目有三十余首。曲目分为大曲和小曲两种。大曲有《讨军令…
直隶官府菜系烹饪技艺
保定是一所历史文化古城,地接京津,咽控南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直隶官府菜是伴随着保定地区物产的逐步开发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演变,而产生、发展和提高的。从春秋战国到元、明、清,以保定府为中心形…
邢窑烧制技艺
邢窑窑址主要分布在河北邢台市临城县、内邱县一带,内邱在唐代属于邢州,故称邢窑。邢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瓷窑,因首创“类雪”、“类银”的精细白瓷而著称于世。邢窑白瓷始于隋,其烧制的成功结束了我国自商周以来青瓷…
磁县怀调
磁县地处河北省的最南部,是河北省的南大门。磁县怀调是一个古老的板腔体剧种,上承隋唐时期的《踏谣娘》艺术成就,下接明代弦索调的艺术规范,形成于明万历年间至清初。最初因唱者大都站在板凳之上,被称为“板唱”…
龙凤贡面手工制作技艺
故城县与山东省德州市毗邻,在古运河西岸,属平原。龙凤贡面是故城县特产,主要产地在故城镇。龙凤贡面也称龙须凤尾贡面,因面条匀净细长、状似龙须,并曾作为宫廷贡品而得名。龙凤贡面起源于明朝,为故城镇齐氏始创…
文安哈哈腔
文安县位于京津保三大城市三角地带的中心,地处大清河下梢,系海河流域的古老洼淀,形成了水旱交替的独特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文安文化。崔家坊宋代建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燕王朱棣扫北曾在此驻兵。公元18…
桃园同乐会吹歌
桃园同乐会吹歌流传于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乡桃园村。桃园村位于黄骅市东北部,娘娘河南岸,与天津市大港区毗邻,东靠津汕高速公路,南临子牙新河,西接205国道,交通便利。桃园村同乐会是村民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
冀中笙管乐·东姜音乐会
东姜村位于任丘东部,属梁召镇。东姜音乐会距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现保留着有光绪二十六年制作的旗子两面,有吃会用的竹牌200余片,东姜音乐会是任丘保留曲目完整的音乐会之一。现存曲目共计40余套,演出阵…
冀中笙管乐·北宋村古乐
北宋村古乐又名“常春会”历史悠久,据本村挖掘出土观音寺碑文记载,名嘉靖年间,观音寺内香火旺盛,碑林成行,丝竹管弦伴随着僧侣们的诵经响彻周边百里,那时便有了“常春会”。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常春…
花张蒙道教音乐
定州市花张蒙村至今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道教音乐。长久以来,该村有许多村民信仰道教,清朝同治年间,定州西关城隍庙道士把道教音乐传给花张蒙道教信众,成立了道教乐班,至今已有140多年。现在,道乐…
冀东民歌
冀东民歌(即唐山地域民歌),在河北民歌中,是一个有独特风格的色彩区。这个地区,北依燕山,南南临渤海,东接东北,西邻津京。母亲河滦河贯穿中部。涵盖原唐山地区的唐山市及秦皇岛市。艺术风格是在地理、历史、风…
临漳郭小屯坠子
郭小屯村隶属于河北省临漳县称勾镇,位于临漳县城东南12公里处。郭小屯村的坠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796年)左右,坠子就已在该村流行。郭小屯村因盛行坠子戏、坠子曲艺而闻名…
南托雷氏武术
河北省灵寿县南托雷氏武术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相传朱元璋在多年的战斗中,总结创编出大宏拳、小宏拳、连环刀、鸾刀等武术套路。皇后马秀英也编创出双凤刀法。这些武术套路作为传家之宝,传给子孙。明…
大头舞(御览转秋千)
霸州市胜芳镇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说法。胜芳花会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现在胜芳的挎鼓会和御览秋千会(俗名大头会…
内邱扁鹊祭祀
鹊山位于河北省内邱县西部山区五十余公里处,因春秋时代名医扁鹊大半生居住于此,死后又将其头颅埋葬于此,便成为人们对他的祭祀之地。民间将扁鹊称为药王,传说其能够妙手回春,可治百病,争相祀之,内邱扁鹊祭祀活…
走遍河北省
石家庄特产
邯郸特产
保定特产
沧州特产
唐山市特产
廊坊特产
邢台市特产
承德特产
张家口特产
衡水特产
秦皇岛特产
雄安新区特产
河北省美食小吃
河北省老字号
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十大特产
河北省全部特产
河北省地理标志产品
河北省旅游景点
河北省十大景点
河北省地名网
河北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