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市特产
上海市民俗文化
评弹
评弹,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据吴县志记载:“明清两朝盛行弹词、评话,二者绝然不同,而总名皆曰说书,发源于吴中。”评弹这一名词,在1950年首现于上海。十九世纪中,评弹传入上海。随着上海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
易筋经
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27年),古印度菩提达摩来华,创立了中国禅宗。《易筋经》系由菩提达摩传于众弟子以除昏沉、强体魄的一套养生法。这部养生经典自南北朝时期至今近一千五百年历史,在中国传统养生法中有着崇…
赵家豆腐干制作技艺
赵家豆腐店制作的豆腐干是金泽传统特产,起源于1894年(清光绪4年),发展于民国初期,已有一百多年传承历史。赵家豆腐干制作技艺在三代相传的发展过程中,运用祖传秘方,严格选料,精确用时控温和不断技改等方…
青浦水印版画
青浦水印版画是孕育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青浦水乡地区的一种民间美术。它发源于1982年,由当时的文化馆负责组织、挖掘和扶植,为响应当时群众艺术号召,搞区域特色而发起的一项群文创作活动。在艺术品味上…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
石库门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起源于清同治年间,19世纪70年代在里弄木板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逐渐发展,距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起源于清同治…
江南丝竹乐
江南丝竹是“丝竹”乐的一个分支,流行于江南,盛行于沪宁杭地区。但上海以及周遍地区,是江南丝竹作为一个乐种最终定名和成熟的重要地区。江南丝竹的娱乐性很强,人们常聚集在私宅茶楼合奏丝竹以“涵养性情、荡涤邪…
崇明山歌
崇明岛地处长江的入海口,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击岛。崇明岛自唐代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露出水面,形成沙洲,开始有人居住。因长江水的缓急多变,沙洲涨坍无常,至明末清初才逐渐稳定下来。岛…
民间信俗(小白龙信俗)
“小白龙信俗”民俗活动是吕巷民间百姓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幸福祥和等美好生活以及弘扬“除恶扬善、坚持正义、团结进取”的“小白龙”精神而形成的民间活动。该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其表现…
崇明扁担戏
崇明扁担戏是一种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民间戏剧。平时,民间艺人用一根扁担,一端挑着小舞台,一端挑着高脚凳,走村串户行走在乡间。如果有人邀请演出,就选择一个较为平整的场地,放下供表演者坐的高脚凳子,再把扁…
古陶瓷修复技艺
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一项综合造型、雕塑、色彩、书法、绘画、化工等的特殊艺术创作。古陶瓷修复必须一件一件精雕细琢,一条看似简单的青花线条,在修复过程中仍然要做到“色分五彩”。整个修复过程包括拆卸、清洗、补缺…
上海剪纸
上海剪纸出现于20世纪初,当时多用作门笺、鞋花和绣花样。在近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上海剪纸逐渐形成与众不同的“海派”风格。王子淦是“海派”剪纸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传统技艺,将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和南方剪纸的细…
天气谚语及应用
由于农业生产中经常受到各种恶劣天气的袭击,生产很被动,为了取得生产的主动性,人们必须对天气变化进行观测了解,在这观测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天气谚语,并在民间流传应用。崇明岛形成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
金泽状元糕制作技艺
金泽状元糕是青浦金泽著名特产之一。金泽状元糕,是以纯梗米经淘洗晾干、椿细、蚕筛、配料(绵白糖、桂花、松子粉〕拌和搓匀、隔水蒸、划片、烘烤和作坊工具配合。精湛的技艺为一体,制成自己特色的“状元糕”。此名…
华漕小锣鼓
华漕小锣鼓主要流行于闵行区华漕镇范家桥、连家桥及七宝镇、诸翟镇的相邻地区。当年崇明、嘉定、宝山区部分地区曾有零星流传。小锣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打击乐,本地俗称十番锣鼓、细锣鼓、次扑汤等,其演奏特征为“轻…
小刀会传说
小刀会传说是根据当年在白鹤镇塘湾村一带发生的农民起义史实,在群众中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形式。据白鹤镇志记载,周立春和女儿周秀英是白鹤乡塘湾村人,为清代农民起义领袖。1852年,从报荒-抗粮发展到武装斗争…
走遍上海市
黄浦区特产
浦东新区特产
静安区特产
青浦区特产
崇明特产
奉贤区特产
徐汇区特产
松江区特产
嘉定区特产
闵行区特产
金山区特产
宝山区特产
长宁区特产
杨浦区特产
虹口区特产
普陀区特产
上海市美食小吃
上海市老字号
上海市民俗文化
上海市十大特产
上海市全部特产
上海市地理标志产品
上海市旅游景点
上海市十大景点
上海市地名网
上海市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