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特产
江苏省民俗文化
万寿堂胃炎疗法
灌南县位于连淮交界处,土话有十人九胃病之说,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我国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一语道破了“胃病”的症状表现与病名。曾祖父苗…
连云港煅铜技艺
锻铜工艺利用铜伸缩性好、软硬度适中等特点,用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等造型技法,加上特殊配方对作品表层进行工艺处理,以其金属材料特有的质地感、浓郁的手工美,质朴的艺术风格加上色彩上的出新与变化赢得了人们的…
二郎神传说
《二郎神的传说》是《西游记》一书中的二郎神杨戬经民间说书艺人整理代代口传心授的诸多的灌南民间传说。流传于灌南县新安镇、张店镇、李集乡及五队等乡镇村落,其中《二郎劈山救母》、《二圣斗变》、《二郎担山赶太…
黑陶制作技艺
黑陶制作工艺是我国陶器制作中一种特殊的传统技艺,它流传于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州区等地域,有着悠久的历史。1959年在海州区锦屏镇二涧村遗址出土的“黄褐式夹砂陶器”,专家考证为该市发现最早的黑陶制品,距今…
东海水晶雕刻工艺
东海水晶雕刻工艺的原石是透明的,通过用俏显体、破料显俏、以形制形、破体显形、以色显俏、用体显俏六种方法选择合适的原料。画稿时根据表面的物质来设计,把一块原石的亮点表现出来、显示水晶的晶体和纯度,不管是…
连云港木质渔船制作技艺
赣榆县石羊河畔的柘汪镇吴公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庄,村里的居民相传为徐福制造楼船的“圬工”后裔,他们如今依然靠这种造船技术安身立命。造船技艺是民间手工技艺,已流传数千年之久。制作木质渔船首先要画图,一般都是…
形意拳
形意拳是中国三大内家拳(形意、太极、八卦)之一,位列中国四大名拳。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所创,完善于元明,流行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二十世纪初,灌云大伊山人马继福在河北拜名拳师李存义为师学习形意拳,并将…
连云港贝雕
贝雕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重要种类。而连云港有200多公里的海岸线,盛产70多种贝类,连云港曾是我国四大贝雕画生产基地之一,流布区域集中在市内的赣榆区、连云区和东海县等地,后随产品流布至全国。连云港贝…
入学礼
从清朝开始,沭阳旧时私塾较多,不论城镇和农村,就有送子读书的习惯,只要经济条件许可,都要把子女送到私塾去读书。时间长了,就形成了入学礼,慢慢沿袭下来。解放前各个乡镇、各个村庄,家中如有孩子念书,都要送…
刘氏自然拳
刘氏自然拳无固定拳套,不讲着,不着相,以气为归,以不失自然为本旨。所谓“自然”,是通过循规蹈矩的苦练求得。刘氏自然拳入门之初,以舒筋法练习腰腿柔韧、关节灵活;以内圈手练习手眼身法步,要求“身似弯弓手似…
戴晓觉膏药制作技艺
戴晓觉膏药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城市影响广泛,享有盛名。主要分布于连云港市新浦区浦东办事处龙苑社区,后辐射至东海、赣榆、灌云、灌南等周边县区。据《海州乡土文化》记载:民间著名中医丁儒奎老先生,独创黑膏药制作…
淮北盐民习俗
淮北盐场是我国四大海盐场之一,地跨连云港市和盐城市下辖的赣榆、连云、灌云、响水、滨海、射阳六县区,延绵数百公里,滩涂面积约400万亩,生活着数十万盐民,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俗习惯。江苏海盐生产历史悠久,…
六月六晒龙衣
六月六晒龙衣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民间“六月六晒龙衣,湿了龙衣四十天不干”之说。传说这一天是龙宫里亮宝晒衣的日子,如果下雨会连续下四十天。大户人家在这一天,把家中收藏的人参、鹿茸、珍珠及细软、丝裘等珍宝,…
沭阳龙头节
龙头节是沭阳民间习俗,形式有多种。主要有:一种是在这一天的早晨起床后,铁锨头上盛满青灰,家长站在打谷场上,两脚不动,身子转动,手握锨柄的柄尾画圆圈,直到画满打谷场面为止。这叫做“打粮囤子”,以求祈全年…
七月七乞巧节
具体起源无明确文字记载,解放前广泛流传于沭阳广大地区,现在此习俗和解放前相比也简单得多,大多数地方只留下美丽动听的传说。七月七乞巧节流布于流布沭阳县贤官镇、茆圩乡、韩山镇、官墩乡、汤涧镇、陇集镇、耿圩…
走遍江苏省
苏州市特产
常州市特产
南京市特产
宿迁市特产
淮安市特产
徐州市特产
扬州市特产
盐城市特产
连云港市特产
南通市特产
无锡市特产
泰州市特产
镇江市特产
江苏省美食小吃
江苏省老字号
江苏省民俗文化
江苏省十大特产
江苏省全部特产
江苏省地理标志产品
江苏省旅游景点
江苏省十大景点
江苏省地名网
江苏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