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特产
江苏省民俗文化
宝卷(吴地宝卷)
宝卷,亦称宣卷,因以说唱形式来宣唱佛经经卷而得名,是一种综合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的说唱文学。其源于唐代变文“俗讲”与宋代佛教的“说经”,已有10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江苏南部吴语地区,以同里宣卷(…
木渎古镇民间习俗
木渎地处太湖流域,这一地区长期形成的水乡习俗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木渎古镇历史上经济相对发达,因而节庆习俗多姿多彩,民俗风情更具鲜明特色。 “碰瘌痢会”:每逢农历正月十三举行,主要活动是抬猛将老爷。…
杨园爊制熟食技艺
相传明末清初,杨园地区有一猎户,捕得甚多野味,取其一,煨之烧熟,奇香四溢,实为极品美食之上品。后常取其所捕野味而烹之.清代童岳荐于《调鼎集》中有云:“家禽取其肥,野禽取其香”。《调鼎集》为清代手抄食谱…
玻璃画工艺
玻璃艺术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有玻璃出现。但在历史传统文化中,玉和陶瓷的材质特性更符合人们审美和价值标准。因此我国长久以来玻璃艺术在艺术理念和制作技术上未有所发展。但到了清初,当欧…
尚湖竹编
竹编工艺是一种遍布南方各省的民间工艺。我国南方地区竹种丰富多彩,有淡竹、水竹、慈竹、黄姑竹、刚竹、山竹、毛竹等约二百多种。劳动人民用竹材制作家具,编制用品,创造了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多种编织工艺。竹编有…
白茆山歌
白茆山歌流行于江苏省常熟市东境白茆镇的传统民歌,创始时间无考。明嘉靖间山东副使白茆人顾玉柱,已在其所立《行乐歌》碑中,以山歌形式叙事。明代冯梦龙编《山歌》10卷,收录有白茆山歌。所流传山歌,内容丰富多…
常熟“三月三拜香”习俗
“三月三进香”,俗称“拜香”,在常熟流传已久,是常熟特有的一种民间文化习俗。常熟“三月三拜香”的渊源来自于古代的上巳节。据《史记•外戚传》、《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当时上巳节都…
钟馗戏蝠
钟馗,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相传唐明皇于病时梦见一大鬼提一小鬼啖之。上问之,自称名钟馗,生前应武举因貌丑未中,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即愈,遂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像,这是沈括《梦溪笔谈>中记…
邵伯锣鼓小牌子
邵伯锣鼓小牌子又称邵伯牌子曲,是扬州地区众多牌子曲中一支极具特色的流派,它起源于明代,形成于清代中后期,发展于民国,繁盛于建国初期,弘扬振兴于新千年。邵伯锣鼓小牌子是丝竹乐、锣鼓等打击乐密集交替演奏、…
邵伯秧号子
邵伯秧号子,是劳动妇女在繁重的栽秧农活中,表述心迹,解乏助兴的一种民间歌曲。相传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其内容有表达男女爱情的、有如怨如诉的、还有历史知识的等等,无所不唱。形式有齐唱、独唱、对唱,一般是“一…
金湖秧歌
“金湖秧歌”是金湖地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插秧劳动中,以朴实的情感、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民歌。在以金湖县为中心的周边县市流传,传承最少有10代以上,有据可考的就有百年历史。其唱词、曲调和演唱方式…
吕四渔民号子
吕四,唐五代时是一片沙洲,遥遥浮现在烟波之上,古时称“东瀛洲”。东瀛涨沙成洲,逐渐水草茂盛,统治者把一批批“犯人”发配到这里来煮盐为生。三分盐七分渔,沙洲逐渐成熟,海鸟翔集,鱼游浅滩,盐民开始下海捕鱼…
泗阳音乐
泗阳音乐泗阳音乐比较发达,但历史无从考证。民间流传的小调大部源于外地,有《下河调》、《泗州调》、《打牙牌》、《大五更》、《小五更》、《四季游春》、《八段锦》、《十劝郎》、《绣荷包》、《梳妆台》、《小放…
江浦手狮
江浦手狮的故乡浦口区,位于古都南京市北郊,其境内古文化遗址、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珍珠泉风景区等风景名胜数十处。江浦手狮舞,道具即是用竹片以麻布和彩丝装裱成狮子模样,在狮子前胸和小腹下撑以木(或竹)棒为舞…
风羽龙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船至“六弄”(即今洛社),乾隆问左右,“此址何处?”左右答:“六弄”,乾隆误为“六龙”,便大怒:“当今唯我为真龙天子,岂有六龙,此处应改名六蛇。”邑人便巧妙利川用方言谐音地将“六蛇…
走遍江苏省
苏州市特产
常州市特产
南京市特产
宿迁市特产
淮安市特产
徐州市特产
扬州市特产
盐城市特产
连云港市特产
南通市特产
无锡市特产
泰州市特产
镇江市特产
江苏省美食小吃
江苏省老字号
江苏省民俗文化
江苏省十大特产
江苏省全部特产
江苏省地理标志产品
江苏省旅游景点
江苏省十大景点
江苏省地名网
江苏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