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特产
江苏省民俗文化
浒澪花鼓
浒澪花鼓,又称下洋花鼓,流传在江苏如东西北浒澪一带。浒澪花鼓是一种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舞结合的民间艺术。相传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一批安徽移民随太平军沿长江东下来到江苏沿海的西下洋地区(今如东浒澪),他…
东海孝妇传说
东海孝妇传说讲的是汉代东海孝妇窦娥的故事,在连云港地区以口头方式世代相传。汉代连云港市称东海郡,孝妇故事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麻雀蹦
麻雀蹦(方山大鼓)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名麻雀蹦。又因为开始流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相传明末时由河南移民带来。太平天国时期是麻雀蹦发展的鼎盛期。《天朝田亩制度》…
楚州十番锣鼓
十番锣鼓,是创于京师而盛于江浙的民间吹打乐种,主要流行于江苏省南部地区,以苏州、无锡为中心,南京、常州、上海、无锡等地亦很盛行。十番锣鼓的演奏主要用于宗教的超度、醮事与民间各种风俗礼仪活动。历史上曾有…
舞蹈“男欢女喜”
宜兴传统的民间舞蹈“男欢女喜”,是带面具的双人舞。“男欢”与“女喜”原称“男禓”、“女莽”,传说为“疫神”。它是以民间的传说创编的,在庙会上演出,称“踩莽”或“调莽”,以表达人们消灾降福的愿望。该舞蹈…
跳马伕
跳马伕,汉族祭祀舞蹈,流传于江苏如东一带,是祭祀他们所信奉的都天王爷时跳的舞蹈。参加者手持马扦(长的针状物)象征马桩,身挂用于马具上的马铃,把自己比作是供神使役的马,行进中进两脚不停地跳动,马铃声铿锵…
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是起源于江苏兴化茅山地区的一种汉族民歌,是茅山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用号子形式配以号词,激发情绪,抒出胸意。茅山号子源头可追溯到秦灭六国,统一四海的时候。为巩固万世之基,秦始皇大征民夫,修筑长城,…
海州湾渔俗
海州湾是我国八大渔场之一,这里的渔民世世代代以出海捕鱼为生,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渔民风俗。海州湾位于江苏省东北部,苏、鲁两省交界处,海洋渔业生产历史久远,《南齐书·州…
曹氏中药热敷接骨疗法
曹氏中药热敷接骨,是利用中医手法将错位的骨折(X确诊)及时、稳妥、准确、轻巧的复位,整复后用小夹板外固定,以数味秘传中草药碾碎成粉后拌入细沙装入布袋,然后放入钢锅内加热蒸馏,放置于伤员患处(不烫伤皮肤…
海州智慧人物传说
海州智慧人物传说是指常年流传在古海州(今连云港市地区)以卫哲治、苗坦之、吉杲三人为代表的民间智慧人物的系列传说。这些传说流传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海州区、新浦区、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以及淮安市、盐城市的…
镜花缘传说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品,在小说中“论学说艺,数典谈经”,同时也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在我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镜花缘传说是《镜花缘》成书前后在古海州地区民间流传的、与作者相关…
赣榆苏北大鼓
苏北大鼓是苏北地区主要的一种曲艺形式,它是由一名艺人击鼓、打镰同时又演唱。苏北大鼓历史悠久,属南宋邱祖所创龙门派,宗谱已排三十个辈份。如从南宋算起,迄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苏北大鼓用的是赣榆和东海北部方…
东坝大马灯
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目前仍在高淳东坝、固城两地流传。1991年高淳东坝大马灯在金陵庙会上一举成名,成为行家和市民称赞的焦点;9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获得最高奖——“金玫瑰奖”…
走遍江苏省
苏州市特产
常州市特产
南京市特产
宿迁市特产
淮安市特产
徐州市特产
扬州市特产
盐城市特产
连云港市特产
南通市特产
无锡市特产
泰州市特产
镇江市特产
江苏省美食小吃
江苏省老字号
江苏省民俗文化
江苏省十大特产
江苏省全部特产
江苏省地理标志产品
江苏省旅游景点
江苏省十大景点
江苏省地名网
江苏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