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特产
浙江省民俗文化
西乡箸面制作技艺
手工制面听来寻常,但把它做成细似松针,长与人齐就不寻常了。宁海西乡的箸面就是不寻常的面食。据当地人介绍,一个女人要学会做箸面,得用两、三年时间。做箸面的原料是漫小麦粉和食盐。技术含量非常复杂,从开始到…
松门白鲞制作技艺
松门白鲞,即生产于松门镇由新鲜大黄鱼作原料精制而成的黄鱼鲞。有关黄鱼鲞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代阖庐十年(公元前505)。据清人王克恭引《吴地记》记载“吴王归,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所司云:‘曝干’。王索之…
蒲岐抬阁
蒲岐抬阁是温州市乐清市蒲岐一带元宵节民俗活动的一部分,有时九月会市上也乘兴闹场,已有600余年历史。蒲岐抬阁扮演的多是民间富有群众基础的古装戏剧,如“八仙过海、天女散花、白水滩”等。每架抬阁起码由三至…
打镴壶
打镴壶,即指以锡为材料,经熔化、浇板、裁剪、敲打、接缝、抛光等一系列工序,手工制作茶壶、酒壶、尿壶、暖锅、汤婆子及蜡台等镴制器皿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分布于新河等各大集镇。打镴壶历史悠久,在婚嫁、祭祀等…
余姚土布制作技艺
余姚土布,又称“余姚老布”“小江布”“细布”“越布”,以历史悠久、工艺细致、花色美观、实用牢固而闻名。余姚土布是余姚棉区极具特色的家庭纺织产品,其种类繁多,有:紫花布、净白布、元色布、青花布、茄花布、…
余姚草编技艺
余姚草编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就已在余姚农村普及,成为当地妇女的一项重要手艺。余姚草编业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明清时期。草编原料多为就地取材的早稻草和麦秆芯。用早稻草编织的有草鞋、草包等,用…
潘永泰棉花手工弹制技艺
潘永泰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是目前杭州城最后一间弹棉花作坊。这间坐落在古老的河坊街的老字号棉花店,其创办人潘统印正是永嘉县昆阳人氏。民国初年,潘统印出生在永嘉县昆阳。他的父亲身背一弯…
泽国三月三庙会
泽国三月三庙会,亦称迎赛会,历史悠久。传说明末崇祯年间,有舅甥俩上京赴考途径泽国惠通庙,偶然发现井水有毒,极力劝说乡民不信,舅舅跳井阻拦,被人拉上来已是全身发黑中毒身亡,外甥见状即昏死在身旁,这天农历…
潮神祭祀
海宁的“潮神祭祀”民俗活动,由来已久。最初的祭祀活动是由沿江百姓自发成俗,一般仅以敬香祈祷为主,后来才逐渐变成祭神祈安,弄潮示勇,娱神娱己的大型民间重要习俗。在海宁,关于潮神之说古已有之。相传二千多年…
瑞安老酒汗传统酿制技艺
老酒汗最早出现在宋代,至今已逾千年历史。老酒汗酿造技艺完全不同于其它白酒酿造技艺。老酒汗采集黄酒煎酒时所产生的酒精汽而得,因江浙一带称黄酒为老酒,故名。只有发酵状态良好的黄酒醅才可出产老酒汗。瑞安老酒…
余姚笋干菜腌制技艺
余姚笋干菜在明代就作为贡品进贡京城,色泽黄亮,肉质鲜嫩,味甘,香郁,被誉为“珍稀菜肴”。它的特点是储存持久、携带方便,鲜嫩可口,四季皆宜。余姚笋干菜的主要原料是雪里蕻和春笋,原材料的优劣会影响到质量,…
临海泥塑
神奇的烂污泥:一团江南常见的烂污泥,在艺人的手中,不停地揉捏、翻转,并用木刀精心的细雕慢琢,不一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生就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对了,你需要啥,尽管吩咐。烂污泥准会“变”成你要的模样。还要经…
大石车灯戏
大石车灯戏是浙江省的传统戏剧。以其独有的文化形态和艺术魅力,流传于临海大石山区,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民俗,大石车灯戏完整地保留着质朴、粗犷、高亢的车灯音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20…
清刀木雕
宁海清刀木雕佛像是佛像艺术雕的一种,是我国历史上与福建派佛像艺术雕并立的二大佛雕艺术流派之一,其起始至少可追溯佛教的普及时代,宁海木雕佛亦由此而生。有宁波佛教志和日本佛像史记载,公元983年,日本一僧…
泰顺百家宴
泰顺县元宵节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始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相传南宋…
走遍浙江省
宁波特产
杭州特产
绍兴特产
温州特产
台州市特产
嘉兴特产
金华特产
丽水特产
湖州特产
舟山特产
衢州特产
浙江省美食小吃
浙江省老字号
浙江省民俗文化
浙江省十大特产
浙江省全部特产
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
浙江省旅游景点
浙江省十大景点
浙江省地名网
浙江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