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特产
浙江省民俗文化
渔民传统竞技
渔民竞技是海岛人游戏的一种类型,产生于渔民的劳动中。舟山渔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大量的富有海岛情趣和海洋特色的传统竞技活动。爬桅杆、拔蓬、摇橹、抛缆、攀缆、车锚、搬酒埕游泳、潜水、跳水、滑泥马、…
凳花
菇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长期生活在浙西南山区龙泉、庆元、景宁的深山老林里,以种菇为生,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每年都要进入异地他乡的密林种菇,来年又把香菇运出山寮,在长期劳作与特定的环境里,他们为了自…
上宕功夫
上宕功夫因地而得名,上宕村位于缙云县东部。据明永乐《五云有时氏宗谱》记载:自缙云胡氏始祖迁祖胡森公,为宋朝东南第一正将。第三代太公胡渊为宋武节大夫,镇守河南,战功卓著,誉播乡里,朝廷曾授予“护国功臣”…
新前武术
黄岩新前武术活动源远流长,始于清乾隆五年(1739),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当时有一位身怀武艺,深谙武术之道的游方和尚来到新前定居,并设帐授徒,代代相传。民国时学有成就的有七老本(牟村)、仁标和尚(…
岱山儿童歌谣
岱山儿童歌谣,历史悠久,是岱山居民在生产和生活动中集体创作的口头诗歌,它可以“见啥唱啥,想啥唱啥”,脱口而成。歌谣内容大都是以少年儿童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为创作题材,反映海岛民情风俗,表达少年儿童爱憎…
岱山海难特殊葬礼
岱山诸岛悬于海中,在漫长的岁月里,岛民绝大多数以渔为生,安渡光阴。渔民的海上作业,那时,既无有效的防范措施,又无探测气象预报仪器,仅凭经验行事,出海的成群渔船遇上大小风暴,尤其是台风侵袭,无力抗御,因…
海盐骚子
海盐骚子是明代四大声腔(戈阳、余姚、海盐、昆山)之一,因形成于浙江海盐县而得名。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因其唱腔的优美细腻,并用官话演唱,深受文人、士大夫和宫廷的欢迎,成为影响最大的雅戏曲。明万历以后…
四明内家拳
四明内家拳是一门内涵丰富,风格独特,训练方法自成体系的优秀拳种。也称剑术,俗名鹅头颈拳。明末清初浙东学派的著名学问大家黄宗羲以内家二字名之。古往今来,素有养身修道,御敌防侮的美称,是中华武术领域里的瑰…
后宅高跷
后宅高跷,从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开始,已有800多年历史。据传,南宋在朝官员傅芷公因坚贞不屈、直言不讳而受破孩,遂挂冠而归。他自认为品行高人一等,就用走高跷的方式来表现。后宅高跷又以后傅村最为有…
罗汉班
义乌罗汉班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在清朝达到鼎盛。据民间传说,戚继光在义乌招收3000义乌兵抗倭,后方长年开展练兵活动,由此留下了习武防身的习惯,这便是义乌罗汉班的最初的起源。后来在旧社会,为了迎胡公、庆…
问凳
问凳是流传浙江一带畲族民间早期的宗教祭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畲族民间体育活动。今年被列位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古时代,人们处于愚昧时期,身染疾病,家受灾难,以“问凳”方式祈求神灵保佑,以…
处州乱弹
处州乱弹流行于浙江丽水一带。丽水为旧处州治所,故称“处州乱弹”。清中叶前后曾盛行。主要腔调唱三五七和二凡。曾受徽剧较多影响。传统剧目有《十四夫人》为其他剧种所罕见者,表演和唱腔与婺剧中的乱弹基本相同。…
磐安炼火
炼火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主要流传在磐安县双峰、仁川、深泽乡一带和附近的一些地区。传统社会里,地方上遇到灾祸、瘟疫,或是村民生病,往往要请人主持法事仪式,又称“踩火”。参加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
东吴战马
霞山的高跷竹马是由“高跷”“竹马”两种形式结合而成的民间舞蹈,流传于浙西开化县霞山乡一带,始于明朝成化年间。淳安高家桥人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荣禄大夫兼太子少保商辂和霞山首富郑旦公义结金兰,陪同观灯…
迎大旗
迎大旗又称迎龙虎大旗,流传在磐安县玉山区域。据县文化电广新闻出版局潘丽霞副局长介绍,最多时曾有36面大旗云集茶场庙。玉山茶场庙初建于宋代,是为了纪念晋(茶神)许逊而建,庙内塑有许逊像(称真君大帝),老…
走遍浙江省
宁波特产
杭州特产
绍兴特产
温州特产
台州市特产
嘉兴特产
金华特产
丽水特产
湖州特产
舟山特产
衢州特产
浙江省美食小吃
浙江省老字号
浙江省民俗文化
浙江省十大特产
浙江省全部特产
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
浙江省旅游景点
浙江省十大景点
浙江省地名网
浙江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