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特产
安徽省民俗文化
吴山铺伤科
吴山铺伤科为新安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传承十二代,且留下很多珍贵的研究性著作,如《伤寒注释》、《脉诀捷径》、《伤科汤头歌诀》等。歙县吴山铺程氏伤科,对伤科病症的治疗以内服中药煎剂为…
淠衡钝斋医学
中医淠衡钝斋学派,是皖西地域医学的重要流派之一,由前清秀才徐大昭先生1901年悬壶行医肇始,迄今已110余年,共传四代,在省内外都有一定影响力。其特点一是学术上自成一家,与众不同,论伤寒发前贤未竟之旨…
庄子祭祀大典
庄子祭祀大典程序简单,但庄严肃穆。各类仪仗就位后,古典祭祀音乐起,乐声中100名参祭人员向庄子坐像行祭礼,敬献香、花、水、酒、五谷等,并依次宣读《香赞》、《花赞》、《水赞》、《酒赞》、《五谷赞》,主祭…
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
毛坦厂镇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南端,所产的“大红袍油纸伞”始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毛坦厂大红袍油纸伞店位于毛坦厂镇明清老街,作坊叫“承古斋”,店名叫“徐天元伞店”,店主徐修生手工制作经营大红袍…
花园胡氏龙灯
花园胡氏龙灯是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颇具影响的的大型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源于元末明初,相传由胡氏迁桐一世祖自江西移民桐城后制作,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流播区域主要分布于现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桐城市练潭镇及怀…
横望山米酒
横望山米酒历史久远,据《博望人文》(地方志)记载和遗址发现,清咸丰年间,陶家米酒在横望山一带最具盛名的大酒槽坊,直至建国后才日渐衰落,其祖传酿酒技艺一直得以延续。其用材考究、做工精细、酿制原始、选择时…
茅坦杜祭茅镰
茅坦杜祭茅镰仪式是池州市墩上街道办事处茅坦村杜氏家族所独有的一个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明初,茅坦杜氏家族的祖先一家人从太平县来到茅坦,挥镰开荒,栖身茅庐,他们用镰刀割芦苇,以芦苇搭茅庐,在芦苇滩上开荒种…
庐阳梅花针灸
庐阳梅花针灸,又称“梅花派”、“周氏梅花针灸学派”,是全国著名的中医针灸流派,在中医“治未病”和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积累了丰富的针灸治疗经验,具有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门人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具有近300…
临涣茶饮习俗
古城临涣坐落在浍河北岸,明、清时期,临涣茶馆日趋发达,成为临涣地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一大景观。清末,临涣茶馆已达十几家,并衍生至今,老茶馆大都近水临街,多依家舍而设。沿南阁遗址向北的大街两侧,茶铺林…
许村大刀灯
大刀灯流传于歙县西北古镇许村,是当地的一个传统民俗活动,为歙县具有特色的一项活动之一,源于许村人对先祖唐代忠义公许远的追念。据《唐书·忠义传》记载,许远智勇双全,精通兵法,并自创了一套“许家刀法”,刀…
九十殿庙会
九十殿庙会是花桥镇地方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初八举行的一种民俗活动,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祭祠山神的宗教活动,即庙会当前,在祠山神像前点亮琉璃油灯,会首及执事者到神像面前,焚香叩拜,各角演员捧所扮神面与右…
陆家湾老龙灯会
陆家湾老龙灯会是枞阳县枞阳镇陆家湾及周边区域传统的民俗活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余年。陆家湾老龙灯会代代相传,虽经历战乱和动荡,但龙灯会活动从未间断。文革期间一度停滞,改革开放后,农村逐渐富庶,人们的精神…
灵璧古庙会
灵璧五月二十八古会是灵璧民间最为盛大的庙会,主要分布于灵璧县城周边及灵城镇、经济开发区部分地区,因此时夏粮收获及秋粮播种已基本完成,而周边地区也没有类似的庙会活动,灵璧五月二十八古会遂成为皖苏鲁豫四省…
岳西灯会
岳西县位于皖西大别山腹地,江淮分水岭东段,其中西部与湖北省英山县交界,北部与霍山、舒城两县相连。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0.1万。岳西灯会在清代乾隆年间已趋兴盛,其组织形式一般由一个村或宗…
打棍求雨习俗
相传明代后期在梅王尖(隐龙)山的东边,两牧童在山上放牛,因久旱不雨,到处草木枯萎,牛无粮草,两人憋了一肚子气,拿了柴刀每人砍了一根柏树当成棍子,相互边跳边打,祈神降雨,因柏树坚硬,拍打声音响亮声震山谷…
走遍安徽省
黄山市特产
安庆市特产
宣城市特产
阜阳市特产
合肥市特产
滁州市特产
亳州市特产
池州市特产
六安市特产
马鞍山市特产
宿州市特产
芜湖市特产
淮南市特产
蚌埠市特产
淮北市特产
铜陵市特产
安徽省美食小吃
安徽省老字号
安徽省民俗文化
安徽省十大特产
安徽省全部特产
安徽省地理标志产品
安徽省旅游景点
安徽省十大景点
安徽省地名网
安徽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