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特产
安徽省民俗文化
垓下民间传说(宿州市灵璧县)
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战,不仅在灵璧县境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迹,还以非物质的形态,流传大量生动绮丽的民间传说。垓下民间传说在灵璧县家喻户晓,俯首皆是,脱口即出。主要围绕楚汉垓下决战,汉军及诸侯军在垓下围…
捻军歌谣
捻军歌谣是流传在亳州市涡阳等地颂扬捻军起义的民间歌谣和故事。爆发于皖北地区的捻军起义,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历时18年之久,转战于皖、鲁、豫、苏、陕等10个省区,歼灭清军及地方…
包公故事
合肥素称“三国故地、包拯家乡”,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宋代的大政治家、一代名臣包拯就出生在这里。历史上的清官包拯因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勤政爱民,被后人尊称为“包公”,成为老百姓人们心目中的“…
管仲的传说
管子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管子的德政、文章、功业是千古奇迹,许多学者将其称为淮河文明(文化)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人,管子做为中华四十名文化历史人物的第一人其雕像塑于中华世纪坛内。…
云梯畲族民歌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安徽省唯一的畲族乡——宁国市云梯畲族乡位于宁国市东南边陲,天目山北峦,是宁国市东南门户,东北与浙江安吉接壤,南与浙江临安毗邻,据宁国市区40公里,面积51.1平方公里。境内山峦…
永京拳
永京拳源于东晋时期道学者葛洪(约281—341)的神仙养生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千百年的沧桑洗礼,道学发展至全国各地。葛氏传人葛锦贵(1889—1983)字季林,移居徽州,以茶、蚕通商于上海、江…
黟县彩绘壁画
徽州传统彩绘壁画艺术,是广泛用于徽州古民居中的传统绘画装饰艺术。由当地民间画师使用当地产的矿物、植物染料绘制而成。徽州彩绘壁画为徽州古民居建筑增添了文化品味和艺术品味。是研究徽州绘画艺术和徽州文化的活…
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
昭关,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城北7.5公里处,西有大岘山,东有小岘山。连绵几十里,两山对峙,中间一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自古以来便是南北交通要冲。春秋时期,这里地处吴楚两国边境,号称吴头楚尾,为边关…
秋石制作技艺
秋石,又名盆秋石,秋石丹,是桐城传统的地方药物名产。因其不仅具有滋阴降火等药物功能,而且患水肿、肾炎、心脏病及产妇忌用食盐者,用此品代替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身体所需,无任何副作用,故深受广大百姓乃至海外侨…
小马灯
今郎溪县梅渚镇定埠街道居委会所辖的二十九个村民组范围,约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4),该地吕姓大族已有小马灯的演出。这一习俗,一直传承至今。此习虽在“文革”期间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后,无论从…
刘铭传故事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流域之间,东临巢湖,西接六安,南望舒城、庐江,北邻长丰、寿县。县城距合肥市中心仅17公里,是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祥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苗木花卉生产和家禽养殖…
八社神灯
芜湖县六郎镇加元村处于咸保老圩,南距镇政府5公里,西北距芜湖市18.7公里。芜宣高速、芜屯快速通道、芜太二级公路和芜雁高速穿境而过。古时,这里水草茂盛,鸠鸟聚集,为古鸠兹发源地。而今该地资源丰富,具有…
余香石笛制作技艺
黟县“余香石笛”是徽州传统石雕工艺的绝技,是乐器制作工艺和徽州石雕工艺的完美结合,余香石笛既是实用乐器,也是石雕工艺的精品,其流传已近300年历史。黟县自古盛产“黟县青”大理石,其石细腻坚固,色呈青色…
三阳打秋千
歙县三阳镇三阳村民俗表演“打秋千”起源于明末,盛于清,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俗有:“叶村罗汉中村灯,三阳秋千传万村”之语。昔日,每逢春节及元宵佳节,为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四季平安,当地村民在三阳…
齐云道场表演
“正月十五送花灯”是罗氏家族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一项民间民俗活动。该活动属自然传承,由罗姓一族口耳相传,其程序、仪式、规则等是通过观察、口授等方式世代相传,并有文字记载。由罗氏家族主办,其他姓氏协办,主持…
走遍安徽省
黄山市特产
安庆市特产
宣城市特产
阜阳市特产
合肥市特产
滁州市特产
亳州市特产
池州市特产
六安市特产
马鞍山市特产
宿州市特产
芜湖市特产
淮南市特产
蚌埠市特产
淮北市特产
铜陵市特产
安徽省美食小吃
安徽省老字号
安徽省民俗文化
安徽省十大特产
安徽省全部特产
安徽省地理标志产品
安徽省旅游景点
安徽省十大景点
安徽省地名网
安徽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