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特产
福建省民俗文化
福州软木画
福州三宝之一,以栓树皮为材料,快刀作画,雕镂粘结成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小桥流水、回廊曲径以及人物鸟兽等挂屏、屏风、大小摆件。 福州软木画问世于本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相传在辛亥革命后的19…
厦门漆线雕技艺
漆线雕源于古代佛像雕塑工艺,形成于明末清初,经厦门蔡氏十三代传承至今。漆线雕是以线条盘结成浮雕的工艺: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后,手工搓成“漆线”,经雕塑、粉底、漆线装饰、妆金填彩四个流程,…
政和四平戏
四平戏,自明末清初由江西传入政和。其唱腔由“弋阳腔”演变而成,道白皆用介于普通话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土官话”,角色行当分为生、旦、丑、外等12种。现存传统剧目和折子戏30多部。我国戏曲史专家原认为四平戏…
泰宁梅林戏
梅林戏俗称土戏、土京戏,是福建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泰宁、将乐、顺昌、邵武、光泽等地。清代乾嘉年间,徽调经浙江、江西两路传入泰宁后,与当地方言和民歌小调、道教音乐相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其…
妈祖祭典
湄洲岛位于福建沿海的湄洲湾口,属福建省莆田市,这里是四海共仰的海神妈祖的故乡,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0个省市五百多个县、市建有五千多座颇具规模的妈祖分灵庙宇,恭祭妈祖…
永春纸织画
纸织画是永春县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曾一度与杭州丝织画、苏州刺绣、四川竹帘画齐名,被誉为中国四大家织之一。 唐初,永春就有纸织画的制作。它的工艺是:…
寿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中国桥梁营造技艺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优秀的桥梁工艺。编梁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就是其中的一种,现主要流传在浙江、福建等地。寿宁木拱廊桥造桥工艺,源于中原虹桥技术。寿宁徐、郑…
抬阁(海沧蜈蚣阁)
蜈蚣阁是艺阁的一种,是闽1特的民间游艺活动,旧时用于迎神赛会的化装1、今为文艺踩街形式之一。厦门流行的蜈蚣阁游艺活动集中在海沧区东屿等村。蜈蚣阁装扮的形式是以多节阁棚连成蜈蚣身,边有两人扛抬,象征蜈蚣…
马尾-马祖元宵节俗
福建省福州市的马尾区与海峡彼岸的马祖列岛两岸人民自古以来便有春节期间送花灯、闹花灯的民间风俗。每年正月,渔民们都自发地扎糊海神头像灯,于元宵节前后,举火把通宵陪游,以此纪念善良的海神。此风世代相袭,闹…
铁观音制作技艺
铁观音,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属于乌龙茶类。福建安溪产茶历史悠久,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因茶质特异,乌润结实,沉重似铁,香韵形美,犹如观音,而得名…
南安英都拔拔灯
南安英都拔拔灯,是一种综合民间信仰、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多种文化表现形式的综合民俗娱乐活动,每年正月初九晚举行,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南宋时,英都的船夫们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添丁进财、合家…
闽台送王船
在厦门沿海一些村落有举行送王船的仪式,送王船是送“代天巡持”的王爷,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此王爷并非代表“瘟祷”,而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般是三到四年举行一次,通过掷…
五祖拳
泉州武术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甚至更早。泉州南少林武术拳系以五祖拳最具代表性,是福建省七大拳种中历史最悠久、传播地域最广泛的拳种。据现存古谱记载,五祖拳包括五种拳法:“一达摩,二太祖,三罗汉,四行者,五白…
蟳埔女习俗
丰泽蟳埔女服饰文化始于东晋。泉州丰泽蟳埔村以渔为业,妇女的服饰、头饰因劳动所需美观而实用,其上衣为粗布斜襟、宽袖、右衽,俗称“大裾裙”,颜色以青色和浅蓝为主,下着宽黑布裤;蟳埔女喜戴花,豆蔻之年便将长…
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
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始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承传已有十三代,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极为独特,制作工序有几十道,从原材料加工到…
走遍福建省
漳州特产
泉州特产
福州特产
南平特产
三明特产
宁德特产
龙岩特产
莆田特产
厦门特产
福建省美食小吃
福建省老字号
福建省民俗文化
福建省十大特产
福建省全部特产
福建省地理标志产品
福建省旅游景点
福建省十大景点
福建省地名网
福建省名人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