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特产
山东省民俗文化
临清的书画艺术
临清的书画艺术临清在历史上,不仅曾是一座繁华的漕运名埠和商业都会,而且“百工云集,文昌兴盛”。其厚重的运河文化积淀,滋养了这块古老土地上历代书画艺术家们的灵感和才情,他们精研覃思,笔耕墨耨,在继承和弘…
董家骨科正骨疗法
董家骨科起源于山东省安丘市贾戈镇董家王封村,祖上几代均是“擅正骨”、“通药理”之人。自清道光12年起,经董氏数代人的探索、研究、实践,由单纯的治疗断胫折臂发展成为一门较完整的综合正骨科。董家骨科正骨疗…
红丝砚制作技艺
红丝砚制作技艺指运用所采红丝石原料,以材施艺进行审料创作制成红丝石砚的制作技艺。红丝石仅在青州黑山与临朐老崖崮有分布,是一种刷发如丝、色如晚霞、丝如鸡血的石头,故名红丝石。红丝石硬度适中、纹理丰富、色…
公冶长传说
公冶长(公元前519年—公元前470年),世居诸城市今贾悦镇的公冶场村。公冶长幼年家贫,自幼俭朴好学,攻读经书,锲而不舍,为人称道。成年后,他慕孔子大名,赴鲁都曲阜拜孔子为师。因他勤奋攻读,呕心沥血,…
崂山螳螂拳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传统拳术,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由明末清初王郎所创。螳螂拳在它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长短兼备…
古琴制作技艺
古琴斫琴技艺、中国古琴制作技艺潍坊自古以来就与古琴渊源极深,相传远古时期,舜作五弦之琴,歌南风以教化臣民,而史学一般认为舜是潍坊人。至近代著名琴家王心源、王冷泉、王作桢、王心葵先生都是潍坊人。古琴制作…
梁山梅花拳
济宁梁山梅花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爱国爱民为拳规拳训,崇尚忠义诚信、礼仪仁爱、仗义疏财、乐善好施。在习武的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倡树美德。梁山梅花拳是借顺德府(现邢台)梅拳传入,在水…
崔字小磨香油传统技艺
崔字小磨香油传统技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郑板桥曾题诗赞美曰:“十里郊野满城香,举目远眺圩水长。神工鬼磨五百载,正宗芳味崔家庄。”小磨香油传统技艺流程:选芝麻、晾芝麻、取水、淘洗…
庄氏正骨
庄氏正骨起源于明洪武四年,至清朝后期,逐渐形成,后经庄氏数代人的探索、研究、实践、完善,使庄氏正骨发展成为一门较为完整的综合正骨科。庄氏正骨疗法主要表现在手法整复、小夹板配合皮牵引固定、正骨理筋 、功…
加鼓通
宋柳沟是著名民间舞蹈“加鼓通”的发源地。宋柳沟“加鼓通”是山东省著名民间舞蹈,起源于北宋末年,盛行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加鼓通”动作诙谐、节奏强烈,表演风趣火爆,道具独特,打击乐曲、…
朱汉手工地毯制作技艺
地毯是一种历史悠久、世界性的产品,最早以动物毛为原料编织而成,可铺地、御寒湿及坐卧之用。地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的中东巴比伦王国、苏美尔王国和亚述王国。在我国,早在1800多年以前的西汉时代…
阎氏铜器铸刻技艺
铜器雕刻作品多见于铜印、铜墨盒、铜镇纸等。如铜印章起源于商末,兴盛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余年,而且使用范围广、数量大,被历代统治者作为官印或私印。铜印的印面以方形为主,也可见到极少数的菱形和圆形…
仿山山会
仿山山会发源山东省定陶县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曹国25代君王陵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定陶县志》记载:“仿山在县西北十二里,层阜隆然,古曹国葬地,积壤之高,仿佛如山,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并称焉”…
岚山游艺习俗
游艺习俗岚山的民间游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20世纪80年代前,男孩喜欢打蹦、打拐、撞钟、耍鹞鹰抓小鸡、打阎王、踢毽子、打懒婆、搓竹蜻蜒、弹杏核、捉迷藏等,女孩喜爱拾宝骨、跳绳、打瓦、打沙布袋、跳方…
定陶两夹弦
两夹弦,又名二夹弦。当地群众也称它为“大五音”、“乱弹”。因其唱腔清新、流畅、优美、朴实,也被群众亲昵地称为“半碗蜜”。两夹弦是在鲁西南一带流行的民间艺术形式“花鼓丁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两夹弦…
走遍山东省
潍坊特产
泰安特产
济宁特产
济南特产
烟台特产
临沂特产
青岛特产
德州特产
聊城特产
淄博特产
菏泽特产
威海特产
东营特产
滨州特产
日照特产
枣庄特产
山东省美食小吃
山东省老字号
山东省民俗文化
山东省十大特产
山东省全部特产
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
山东省旅游景点
山东省十大景点
山东省地名网
山东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