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特产
山东省民俗文化
诸城派古琴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古代最受尊崇的乐器,其文化内涵远远超出了音乐的范畴。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
古河道狮子舞
古河道狮子舞分布在东营市广饶县花官镇古河道村,辐射影响东营、潍坊、淄博等地市及胜利油田部分地区。“狮子舞”又叫“跑狮子”。小狮子由一人舞,大狮子由两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
踩寸子
踩寸子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盛行于临淄。“寸子”是一种木制道具,30厘米左右,寸子底部套着绣花小鞋,表演者踩在寸子上走动时,宽而长的裤腿可以盖住寸子的木柱。有一种若隐若现、风姿绰约的视觉效果。踩寸子的…
高桥手绣
高桥手绣诞生清乾隆14年,至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沂水县志载:“沭水一带,凡男女相爱,女送男手绣,一者示意,二者显其女红娴熟”,此为手绣最早的记载。最初高桥手绣仅用于农家自绣自用,具有浓厚的情感意义…
山东杂技
杂技,这枝散发着浓郁馥香的民族艺术奇葩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汉代以来,历经千年的演化变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洋溢着浓厚的民间气息。在一些史籍、文人笔记和章回小说中有着多处山东杂技的片断记叙。在山…
虎斗牛
民间舞蹈“虎斗牛”,诞生于陋巷,成长于乱世,成熟于新中国。起源于东营市利津县大北街村。经调查,山东省内没有与其名称、表演套路、伴奏方式相同的节目。已载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山东卷》,并且已经录入“中国…
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
亓氏酱香源,迄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更是莱芜人尽皆知的“山东名吃”“山东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亓氏酱香源制作食品种类繁多,有酱鸡、酱牛肉、酱猪肉、酱猪蹄、酱肠等十几个品种。其制作具有独特…
老汉摔跤
大码头镇小码头村“老汉摔跤”已有近二百年历史,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素有“梅花一摔”之称,多次参加省、市、县演出并获奖,享有盛誉。早在清朝末年,河北一义和团姓王艺人,以表演“老汉摔跤”卖艺逃荒至…
周村芯子
周村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周村芯子”是其中最独特的娱乐形式。每当逢年过节,由儿童装扮剧中人物站立在几个人高的细细的芯子上,由人抬着行走,招摇过市,险中求趣,令人叹为观止,是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周村芯子…
阁子里芯子
阁子里芯子据传起源于明代,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最初的创始人为王从让。据传王从让是受“奉阁”和“献牲”祭祀启发,逐渐形成。在民间节庆中一经演出,引起轰动,遂相延而下。至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艺…
卧冰求鲤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与瞎子0住在一起,0亲常年卧病在床。那一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母亲连续多日不进饮食,儿子非常着急,问母亲到底想吃什么,母亲深知家里贫穷的已经家徒四壁,而且多年躺在床上,增加了…
宁阳彩粽及送粽习俗
端午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俗活动之一,各地端午节的活动内容等等不一。为避邪迎吉祥保平安,在山东的中部、西南部,每到端午节这天,人们不仅吃粽子、扔粽子和吃鸡蛋,还在门口悬…
桃木雕刻技艺
桃木雕刻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黄河口地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增长土地的地方,居民大多数是移民,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雕刻艺人,形成了独特的雕刻工艺。东营市垦利县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始料记载元末明初开始有…
高密扑灰年画
我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全国只有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扑灰年画是在写意国画的…
大禹治水的传说
传说渊源大禹治水的传说在宁阳及周边地区流传已久。宁阳境内有关大禹及其治水的传说更多,最早见于文物例证的有西周中期遂公盨铭文,其后《诗经·大雅》、《史记·禹贡》均有记载。此外,宁阳境内的禹王庙、禹王坟、…
走遍山东省
潍坊特产
泰安特产
济宁特产
济南特产
烟台特产
临沂特产
青岛特产
德州特产
聊城特产
淄博特产
菏泽特产
威海特产
东营特产
滨州特产
日照特产
枣庄特产
山东省美食小吃
山东省老字号
山东省民俗文化
山东省十大特产
山东省全部特产
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
山东省旅游景点
山东省十大景点
山东省地名网
山东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