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特产
山东省民俗文化
坏才刘克学的故事
因年代久远,道听途说的较多,纯属娱乐,如果伤及别人,先说声对不起;刘,据老人说,本是日照第一状元才,自幼天资聪明绝顶,上私塾到乡试都是第一,人虽小,但声望极高,在同学和其老师中,认为一旦参加科举必中状…
东平陵城的传说
东平陵城,始自春秋,兴于两汉。汉代为济南郡,济南国治所。曹操在184年,曾任济南相,而济南历史上唯一的皇帝王莽,就出生在东平陵城。1977年,东平陵故城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抚州泰山背的传说
抚州泰山背的传说从古以来,南城流来的汝水和宜黄流来的宜河水,就像慈母的双臂一样,环抱着今天的抚州城。在这里,河水倒映着蓝天,闪耀着令人心醉神迷的波光,千年流淌不息,滋润灌溉着万亩土地。在这里,泥土肥沃…
五月十三祭天习俗
在柳埠镇一带,人们对农历的“五月十三”这一不属于任何节日的一天比较重视。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买酒割肉,包水饺,过得十分隆重。传说:这一天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是肯定要下雨的。于是,又有了“大旱小旱,不…
华山华阳宫传说
华阳宫古建筑群是济南市一处古老的道教官观。地处济南市东北向,在黄河以南,小清河以北的平原地带。北依华山(又名华不注),南临镜光湖(又名金光湖),依山就势,高低错落,相间有序,布局有致,是济南地区最大规…
闵子骞传说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
四女寺的传说
武城县四女寺村是一个历史名镇,位于德州市德城区与河北省故城县三县(区)交界处的大运河南岸,其贯以“四女”地名的由来,源于一个美丽、动人而又千古流传不衰的民间传说。相传,西汉景帝时,此地(安乐镇)有一乐…
阴阳板
阴阳板是流传在邹城市东八里沟一带的求雨祭祀舞蹈,因是两板相击而舞,故又称打阴阳,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八里沟村位于邹城市东北的丘陵地带,旧时完全靠天吃饭,因多旱天,故求雨祭祀活动较多,天长日久也就形成…
黄金塔的传说
相传,有一次康熙皇帝到奉天去祭拜祖坟,路过敖汉地界,为了看看民情,扮成商人,带着侍从,沿着老哈河边延村走了起来。这一天,一行人走至半路坐下歇着,康熙站在沙坨上,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欣赏起了这大漠风光,他…
方山爷的传说
昌乐城南20里有一座方山,山西坡的半山腰间有一座庙。庙内外石碑林立,古树参天,紫薇丛生,青藤绕槐。院内有一山泉,终年清澈,步云桥下,水流潺潺,此处景色宜人,堪称一邑之胜。大殿内雕梁画栋,正面有一尊身着…
山东落子
山东落子亦名“莲花落”、“莲花乐”,俗称“光光书”。因原曲衬词“落莲花,莲花落”而得名。翟灏《通俗编》引宋代僧人普济《五灯会元》云:“俞道婆常随众参琅琊,一日闻丐者唱莲花落,大悟”。可见早年本为僧家警…
独杆轿
峄城区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狮子龙灯系列表演活动,老百姓喜闻乐见,其中以独杆轿最受欢迎。独杆轿是峄城人民的首创和专利,它在全国民间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属于稀有艺术品种。独杆轿是用一根一丈多长的竹杆,两个…
高柴女传说
东高庄建村于元朝。传说若干年前,村内有高氏三兄弟:老大名高柴(见注),0名高朋,老三名高兰,其家境并不富裕。老大高柴作为长兄,为养家糊口,常年在外地教书,直至年底,才把一年来省吃俭用、含辛茹苦积攒的钱…
颜文姜传说
相传在晋代(公元226年)以前,颜家庄(今博山区八陡镇)的颜文姜被取进郭家门(今博山神头),没到一个时辰就死了丈夫。文姜的婆婆视文姜为“丧门星”,对其怀恨在心,百般折磨刁难。文姜心地善良,忍辱负重,孝…
张天师传说
很早以前,在现在的东戈附近,住着一家姓张的老两口子。他们都已年过半百,但膝下无儿女,夫妇俩以做豆腐为生,每天早起晚睡,非常勤恳。有一天夜里,夫妻俩半夜起床,收拾活计,无意中张老汉看见东南有灯明闪动,就…
走遍山东省
潍坊特产
泰安特产
济宁特产
济南特产
烟台特产
临沂特产
青岛特产
德州特产
聊城特产
淄博特产
菏泽特产
威海特产
东营特产
滨州特产
日照特产
枣庄特产
山东省美食小吃
山东省老字号
山东省民俗文化
山东省十大特产
山东省全部特产
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
山东省旅游景点
山东省十大景点
山东省地名网
山东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