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特产
山东省民俗文化
彩印花布
彩印花布,也称为“花包袱”、“包袱皮”。彩印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它以奇异的艺术形式,独特的面貌,古朴而浓艳的风格见长。过去,彩印花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辈人穿的衣服、日常用的门帘、闺…
山东八角鼓
原名八旗鼓,因伴奏乐器八角鼓而得名。流行于聊城、济宁、临沂、博山、青州、胶州、莱阳等地。均称八旗鼓或八角鼓,唯莱阳改名弹词。50年代初,挖掘流传聊城一带的八角鼓音乐时,始定名为“聊城八角鼓”,尔后各地…
东阿阿胶制作技术
《本草纲目》:“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东阿县是阿胶发源地和主产区,有2500余年的历史,汉唐至明清均为贡品。功效阿胶甘平无毒,为药中上品,补血圣药,主治心腹内崩、女子下血…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
山东省淄博市的周村素以古商埠闻名天下,周村烧饼也同样享誉华夏。周村烧饼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清光绪末年,周村聚合斋烧饼铺在吸收和改进胡饼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制作出了薄、酥、香、脆的大酥烧饼——即今天的周村烧…
微山湖端鼓腔
微山湖端鼓腔又称端公腔,是发源于山东省微山县、东平县境内的微山湖沿湖一带的一种汉族传统曲艺艺术。原生态“端鼓腔”的伴奏乐器是几面羊皮鼓,声音单调烘托不出气氛。“微山湖端鼓腔”演出剧目繁多、曲牌丰富、旋…
面人(曹州面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细小麦面和江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当的颜料,分别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等。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用手捏制成各…
东明佛汉拳
佛汉拳又称佛汉捶,俗称佛拳。是一种汉族传统武术。此拳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内武僧徐修文取诸家拳法之精华创编的拳种,它一直为寺内高僧专练之术,秘不外传,故流传社会较晚。在清朝咸丰年间才传入民间。根据…
董永传说
董永,东汉人,因为卖身葬父被怀县县令举荐为孝廉,司徒蔡茂复议后禀报光武帝,董永遂成为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人物。董永传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另三个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和许仙”“柳…
九龙池的传说
牟平区玉林店镇东南苍山西麓中,在长约百米的陡崖石壁上,梯列九个天然圆形深池,大者直径五、六米,小者一、二米,池水清冽见底,唤做“九龙池”。“九龙池的传说”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生动地塑造了龙王、龙子等…
黄县肉盒制作技艺
整理者梁珊黄县肉盒的制作技艺始于明代,迄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当时,一些家境殷实的人家,在逢年过节等重要日子里都要制作肉盒招待四方宾朋。后来,随着清代胶东首富“丁百万”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典铺”,也…
栖霞民歌
整理者李朝莉栖霞民歌是栖霞人民在生活劳动过程中集体创作、代代流传并不断发展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几百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声音高亢、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的独特演唱风格…
姑嫂塔的传说
莱州市城东六十华里,驿道镇台上村与周官村南三华里有一座山,因山巅建有两座塔,右一座塑有小姑像,左一座塑有嫂子像,两塔合称姑嫂塔,人们称这山也叫姑嫂塔。两塔东西相傍而立,高约7米,塔门向东。塔顶如葫芦状…
芝罘岛秦始皇东巡、阳主庙传说等民间故事
整理者谭熠《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战国末期,秦王嬴政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自称“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齐地(今山东),祭高山大川之事。乃至渤…
蓬莱传说
整理者王金鹏蓬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历史文化名城。蓬莱作为神山的名字,始于战国时期,《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蓬莱山在海中,上有仙人,宫室皆以金玉为之,鸟兽尽白,望之如云,在渤海中也”。《史记·武帝纪…
玲珑传说
整理者王金志玲珑的传说故事,起源于宋代,形成于元代,广泛流传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招远玲珑山(罗山)一带,故称为“玲珑的传说故事”。招远于金天号九年(1131年)置县,许多故事大都跟这期间的历史发展有关…
走遍山东省
潍坊特产
泰安特产
济宁特产
济南特产
烟台特产
临沂特产
青岛特产
德州特产
聊城特产
淄博特产
菏泽特产
威海特产
东营特产
滨州特产
日照特产
枣庄特产
山东省美食小吃
山东省老字号
山东省民俗文化
山东省十大特产
山东省全部特产
山东省地理标志产品
山东省旅游景点
山东省十大景点
山东省地名网
山东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