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省特产
湖南省民俗文化
衡山花鼓灯
衡山花鼓灯是衡山土生土长的剧种,与衡阳花鼓、长沙花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1.它的舞台语言用的全是衡山地方方言。2.它的音乐与声腔体系虽然也离不开锣鼓唢呐牌子,川调与丝弦小调这三个组成部份,但衡山花鼓灯更…
苗族古老话
按古苗语直译应为话古老话,苗语直呼就是“古根”。叙述了苗族人民开天辟地、射日射月、长途迁徙的过程,是神化了的苗族史诗。从中可以了解到古代苗人的宇宙观、历法的发明、武器的创造、群婚制到对偶婚制的发展、人…
苗族歌谣
位于中国东西结合部的武陵片区,是一块民间艺术的沃土,这里是块较闭塞的地方,但这里的歌声却那么优美,土家族苗族民歌以其悲壮豪迈,慷慨低回,自由洒脱的旋律,越过几千年历史,成为渝东南的骄傲。苗族民歌根据其…
苗寨打泥脚
“打泥脚”是苗语汉译,苗语叫“坨脚”,意思是用黄泥团子互相打脚。聚居在城步县五团镇、长安营乡一带的苗族同胞们开展打泥脚活动时,都要遵循祖先立下的规矩进行:一是时间,限在春节期间,出了正月不打泥脚;二是…
土家族挖土锣鼓歌
土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鼓的本身是一种民俗事象,每个民族不仅有琳琅满目的鼓,而且还有美不胜收的鼓文化。土家族的信仰、礼仪、生产和生活习俗、节庆、娱乐等等,无不涵蕴着鼓文化的…
南岭瑶族牛生日
湖南南岭山脉新田一带,有一支瑶族兄弟,他们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定为牛的生日。瑶家有一传说:“盘古开天,鲁班造墙,禾王送禾,牛王耕田。”瑶族古籍《盘天大歌》和《过山榜》中说:“寅卯两年发大水,天下万物皆…
刘海砍樵传说
“刘海砍樵”这段爱情传说在湖南可以说家喻户晓,而随着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演绎和传唱,也为全国不少观众所熟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传说的“正宗版本”以及传说的发源地———常德。今天这则传说被作为非物质…
桃花源传说
自常山县城朝东北方向前行,翻山越岭,趟溪过桥,绕过芙蓉湖再进三十里,就来到了一个山明水秀、桃竹相映的人间仙境——“桃花源”。“桃花源”是一个自然村的名字,位于新桥乡乌石坑村,地处常山县东北山区的边缘地…
洞庭渔歌
洞庭渔歌,被渔民称为丫口腔的渔歌(即张口就唱,渔民可以自由发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形成了洞庭湖区独特的渔歌风味。早在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就有“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记载。它和其它民歌一样,也是…
石雕(沅洲石雕)
芷江,古称沅洲。沅洲石雕因取材沅洲石而得名。沅洲所产之石,一是色彩丰富,艳丽照人。清代陵江昱所著《潇湘听雨录》曾载:“沅洲石赭黄白五色层叠”“其石紫质有纹绕之如带”,如此斑谰丰富的色彩汇集于一石,绝无…
花苗风情之坐茶棚
“文革”前,锹里一带的苗族同胞,每个村寨都建有茶棚,俗称“花园”。是由女青年在寨边的空坪里,用四根木柱竖起来的一个面积约一平方丈左右,上盖木皮,周围夹木皮或木片的简陋房子,供男女青年唱歌娱乐、交朋结友…
苗族“赶秋节”
“赶秋节”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庆节日之一。石启贵著《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云:“节秋以立秋日行之……”“赶秋节”源于何时,尚无文字记载,1940年民国保国科学院凌纯声、芮逸夫著《湘西苗族调查报告》载:“…
土家族山歌
土家族音乐是一种富有鲜明风格特点的民族音乐,它与歌词及演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旋律、节奏、调式、歌唱、歌词、衬词等是由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因素所决定,并体现出土家族独特的音乐风格…
杨姓侗族“姑娘节”
湘桂边境(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上的杨姓侗族同胞们,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要蒸制乌饭吃,过“姑娘节”。据当地老人传说,不知哪朝哪代,侗族英雄杨八哥不甘心忍受封建王朝的压…
龙女与柳毅的传说
一、项目简介相传,唐仪凤年间,郴州宜阳(今宜章)人柳毅应省试,道经北里(郴州城北)路遇一牧羊女。牧羊女向柳毅讲述了自己的身世,自称是洞庭龙王之女,排行第三,因触犯天条,被贬至郴州一“万”姓员外家为奴,…
走遍湖南省
湘西州特产
长沙市特产
怀化特产
常德市特产
邵阳市特产
郴州市特产
衡阳市特产
永州市特产
岳阳市特产
张家界市特产
益阳市特产
株洲市特产
娄底市特产
湘潭市特产
湖南省美食小吃
湖南省民俗文化
湖南省十大特产
湖南省全部特产
湖南省地理标志产品
湖南省旅游景点
湖南省十大景点
湖南省地名网
湖南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