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省特产
湖南省民俗文化
桂阳瑶歌
桂阳瑶歌是流传在瑶族的另一个分支——过山瑶当中的一种民间歌曲。桂阳县地处湖南郴州西南面,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县,千年古郡,桂阳的瑶歌是当地的一大特色。桂阳瑶族都是过山瑶,聚居在湖南省桂阳县的华山…
侗族喉路歌
侗族喉路歌,是因歌中以“喉路”作衬词而得名,是侗族音乐艺术中十分难得的多声部歌曲。侗族喉路歌主要流传于通道侗族自治县下乡乡、临口镇、菁芜洲镇、溪口镇等乡镇。侗族喉路歌用平话和真声演唱,用韵严格。喉路歌…
油茶习俗
油茶习俗是苗族古代茶文化的遗存,是苗族招待客人的一种礼仪习俗。城步苗族称茶为“槚”(读jiǎ,茶叶树的古称),称喝油茶为“茹卢贾”。油茶习俗流传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的茅坪镇、儒林镇、丹口镇、汀坪…
盘瓠与辛女传说
沅水是大自然造就的一条神奇的河流,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它发源于云贵高原,穿过高山峡谷,流经贵州、湖南的几十个县(市),汇入洞庭湖,然后缓缓注入长江。在沅江水域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盘瓠与辛女传说就…
土家族摆手歌
土家族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几千年来,土家族凭着自身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大量的艺术特色浓郁、生活气息浓厚的鲜活民族文化,土家族摆手歌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异卉,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优秀文化遗产之…
澧州大鼓
澧州大鼓原名丧鼓、孝鼓,又名湘北大鼓,流行于湘鄂边境一带。起源无文字可考证,据传源自东周某王的敲桌子或庄子的鼓盆歌,现在澧县艺人还流传有“周公治其礼,孔子治诗书,庄子治其打丧鼓”的说法,从已知的艺人传…
辰溪丝弦
丝弦被视为地方曲艺的一种,深受群众的欢迎。辰溪丝弦是集音乐、曲艺、戏曲三种艺术门类的传统民间综合艺术形式。其演唱时,用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二胡、高胡(京胡)等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辰溪丝弦不但演员少…
芷江明山石雕
早在八百多年前,明山石雕就已载入史册。南宋赵希鹄撰写的《洞天清录·古砚辨》一书中称:明山“紫袍玉带”石所制之砚,作为贡品敬献朝廷。清代黄本骥在《湖南方物志》一书中写道:“明山石雕镂刻花鸟、人物、山水、…
衡南渔鼓
衡南渔鼓是一种用衡阳方言说唱故事的曲艺形式,属衡阳渔鼓最强劲的一支,在衡南城乡及整个衡阳地区广为流传。衡南渔鼓始于晋代,距今1800多年。据史料记载,魏夫人在南岳建黄庭观,将道教传播到南方,边打渔鼓边…
滩头手工抄纸
隆回县滩头镇位于湖南省中西部,是全国七十二古镇之一,在隋朝时代就已初具规模。全镇辖87个村,18974户,74089人,总面积198.32平方公里,供抄纸作原料的竹林面积达50万亩。滩头镇手工抄纸技术…
花瑶婚俗
隆回花瑶是一支被我国民族史料遗漏了的瑶族分支,至今,七千多花瑶同胞仍传承着先祖古朴纯真的风俗习惯,其婚俗格外神秘而别致。隆回花瑶一直沿袭一夫一妻制。整个婚娶过程可分为订婚、娶亲、送亲、回门等环节——订…
云阳山南岳宫庙会
“云阳山南岳宫迎驾庙会”是云阳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阳山紧邻茶陵县城。史志载:唐初,云阳山曾封为南岳,只因洣水河不能通航大船,不便朝拜,所以后来改封衡山。但历代道佛教两家仍谓之为“可以隐居,可以长生…
石门土家山歌
石门地处湘北边陲,县境西北地区,大山绵延,是古代巴人生息的地方。元代前,为“峒蛮”所属,元末明初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为世袭土官添平千户所管辖。石门土家山歌就孕育于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大山,在…
洗泥节
洗泥节又叫苦瓜节,每年春耕忙种之后的农历五月十三,举办的农耕庆典活动,属于平地瑶民俗文化活动项目之一,主要活动在湘南边陲的勾蓝瑶古寨。相传洗泥节起源于唐代,流传于湘桂粤交界的100多个平地瑶村寨。据考…
中方竹编斗笠
中方镇斗笠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中方人就开始用竹篾制作斗笠,用于遮阳挡雨的用具。中方竹编斗笠编织篾为水竹(淹竹),弓篾为楠竹,圈篾为桃竹。从竹子到成品要经过破篾、编织、插顶、摊纸、铺棕、锁边…
走遍湖南省
湘西州特产
长沙市特产
怀化特产
常德市特产
邵阳市特产
郴州市特产
衡阳市特产
永州市特产
岳阳市特产
张家界市特产
益阳市特产
株洲市特产
娄底市特产
湘潭市特产
湖南省美食小吃
湖南省民俗文化
湖南省十大特产
湖南省全部特产
湖南省地理标志产品
湖南省旅游景点
湖南省十大景点
湖南省地名网
湖南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