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特产
广东省民俗文化
阵式藤牌功班舞
徐闻县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曾经以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而饮誉中外史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从而造就了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别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阵式藤牌功班舞。明洪…
佛冈舞被狮
“舞被狮”是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的刘氏家族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佛冈刘氏祖先南迁于公元1131年,后从南雄珠玑巷南迁广州大梁、从化,继又由从化迁佛冈水头王…
五华提线木偶戏
五华提线木偶戏源远流长,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流行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民国19年(1930)后,五华县的提线木偶班便远涉重洋,到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有客家籍华侨华人居住的地区演…
郁南手指画
指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的形式,主要以手指作画,据说在晋朝就有指画的记载,郁南县指画主要以朱展英、朱展鹏为代表。…
台山民歌
台山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元代以来涌现了很多著名诗人、歌手和作品。唱法大体上是“问字取腔”或“按字取音”;演唱者灵活地按二句词为一段在原来基本曲调基础上,用不断重复、压缩变化、延长变化、加花等方法,使…
莲洲舞龙
莲洲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近150年的舞龙历史。它展示了当地历史文化重要发展历程。莲洲早在光绪五年间就有了舞龙的习俗。后在原莲溪(大沙)西宁村、东安村分别诞生了金龙、银龙,各长50米,曾被民众称为为巨…
电白民歌
汉族。源于清代,遍及全县乡镇。声韵近诗,通俗流畅,形式多样。有黎(海话)、哩(客家话)、白话三大类,有情歌、儿歌、叹歌,山歌、咸水歌;上万字的长篇叙事民歌和大量短小民歌。当地民间婚姻习俗,新娘出嫁前要…
高州山歌
汉族。源起明朝万历年间,遍及高州乡镇。用高州白话(俚语)传唱,七言四句韵文体,以“羽调”613三音组成调式,旋律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对研究山歌艺术的发展和民俗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艺人杜元龙、黄…
罗洞木偶戏
罗洞木偶戏始于清朝咸丰年间,有150多年的历史。木偶是用樟木雕刻的人物、动物形象,用十至二、三十条线连接在一起,以牵提活动表现人物或动物动作的一项表演艺术。表演角色多种多样,以古装戏为主。背景音乐有汉…
唱春牛
流行在阳山黎埠、黄坌一带的民间表演唱春牛,已有200年历史。唱春牛的唱词与表演集概括性、象征性、趣味性和群众性于一体,表演由个人领唱众人和唱,边唱边舞,旨在表现村民在春耕时节团结协作、勤于农事、忙于生…
禾楼歌
禾楼歌又叫南歌,是清远本土民间歌唱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今清新县的清西平原区一带。歌词一般每七字为一句,逢双句押韵,盛大节庆赛歌时,要搭两个“三丈六”高的“禾楼”,歌者在上演唱,分为-和-两方,…
畲族拜祖公图
增城市正果镇兰溪洞的深山中有三条畬族小村落,住着近70户的畬族村民。这里是广州市境内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畬族村民藏有一幅珍贵的祖图(图腾),图中显示他们的祖先是个龙犬盘瓠(狗头人身狗头王)。祖图分为…
乾务飘色
乾务镇地处珠海市西区南部,是广东省出海五大口中的崖门、虎跳门、鸡啼门交汇的“金三角”。乾务飘色分布在乾务镇乾东、乾西和乾北三村,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明朝天启年间(1625年),乾务乡亲梁国栋赴京应…
陆丰西秦戏
陆丰西秦戏历史悠久。其唱、白虽然沿用中州音韵,但曲文通俗浅显,加上有正字、白字等兄弟剧种和民间艺术的长处,因而深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海陆丰一个既有西北风味,又有南国风情的别具风格与特色的地方剧种。为…
崖口飘色
南朗镇崖口村位于中山市区东南约18.6公里的珠江出海口西侧,崖口飘色(枭色),是流行于南朗镇崖口村的岁时节令民俗活动。源于唐代“耍菩萨”祭祀民俗,后称为“出会景”、“枭色”、“飘色”等,每年农历五月初…
走遍广东省
广州市特产
江门特产
梅州市特产
湛江特产
韶关特产
汕头特产
肇庆特产
清远特产
茂名特产
佛山特产
惠州特产
潮州特产
阳江特产
深圳特产
汕尾特产
河源特产
揭阳特产
珠海特产
云浮特产
中山特产
东莞特产
广东省美食小吃
广东省民俗文化
广东省十大特产
广东省全部特产
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
广东省旅游景点
广东省十大景点
广东省地名网
广东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