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特产
广西民俗文化
巴马蓝靛瑶婚俗
居住在巴马的蓝靛瑶,至今一直保留着古老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婚俗蓝靛瑶男青年找对象,—般通过两个途径:一是由年轻人自己与姑娘对歌、抛绣球以及平时交往自由选择,二是由父母亲属在各种场合中代为选择。相中如…
大樟甘王大庙都会
甘王原姓罗单名应,后来为姓甘,受封大将军时姓名称甘佃。罗应于394年(东晋夏历甲午年七月二十八)出生于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古东村(大樟乡原为象州县辖地,于上世纪八十代划归金秀)。罗应自小家境清贫,父…
金龙侬垌节
“侬垌节”是金龙镇边民长衣壮特有的节日。传统的“侬垌节”有祭祀天神,祈盼上苍来年赐福,寻求风调雨顺等之意。另外,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活动,青年男女利用这次机会进行情歌对唱物色对象寻配偶,在“侬垌节”上选中…
崇左壶关歌坡节
江州区有句俗语:二月十九拜金山,四月十六唱壶关!这句话两层意思:一是江州区壮族歌圩歌坡节从农历二月十九日的左州镇金山花炮节起,经过各个乡镇村屯大大小小多个歌坡后,于农历四月十六日壶关歌坡节逐渐收尾;二…
崇左德天边关文化旅游节
广西大新县地处桂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是广西八个边境县之一,边境线长40多公里,具有浓郁的边关风情。大新县旅游资源丰富,有着“山水画廊”的美誉。其中位于中越边境上的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为国家…
龙胜侗族游艺民俗
侗族游艺民俗主要有歌谣、舞蹈、侗戏、曲艺等。侗族歌谣分为“耶”和“嘎”(歌)两大类,均为长短不等上下句结构,篇幅大小不一,一般每首三五十行左右,长的数百行,甚至数千行(如《开天辟地》有1800多行)。…
壮族吃立节
吃立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人民特有的节日。“吃立”壮语意为“欢庆”。亦称“大节”。壮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龙州县、凭祥市一带壮族民间节日。起源 相传在1894年春节即将来临之…
隆林偏苗恋爱习俗
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偏苗人口有八万六千多人。如果把居住在近邻的西林县、田林县的偏苗人口也计入,则桂西有近十二万人口。在这片遥远、偏僻、闭塞的地域,苗族青年的恋爱异彩纷呈。但归结起来可分为三恋——坡恋、街恋…
华江瑶家迎亲歌
瑶族是一个重礼仪的民族,汉族有男尊女卑的陋习,瑶族却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瑶家,生男生女都一样高兴;在瑶寨也不存在男婚女嫁,而是男女双方都可以到对方家上门,双方的父母老了,都由青年夫妇赡养,不分彼此,…
侗寨民俗 抬官人
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石碑村一带至今仍保留着过“抬官人”节的习俗。“抬官人”以龙为造型:由青年或小孩扮演的侗、苗王为龙头(官人);芦苼奏响为龙的声音;头戴尖帽身披毛毯者为龙鳞;着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为龙身…
山歌对唱
大新县民族风情浓郁。宝圩乡板价、板禄村一带,村民的衣、食、住、行等都还保留原有的风俗习惯,村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风淳朴,演绎着边关民族民俗风情特色,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海内外学者、游客前来考究。图为…
南丹白裤瑶民间习俗
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男子都穿着及膝的白裤而得名。主要聚居在广西西北的南丹县八圩、里湖瑶族乡和贵州省荔波县朝阳区瑶山乡一带,总人口约3万。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
八步土瑶民族风情
土瑶,是中国瑶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支系,至今共有7000多人,全部居住在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鹅塘、沙田两个镇。土瑶,居住在半山丛林之中,四周山青水秀。土瑶人数不多,但风情独具特色,吸引了众多境内外游客前往观光…
南丹白裤瑶服饰
广西南丹生活着一个名为白裤瑶的瑶族支系。由于历史、环境等原因,白裤瑶族的服饰艺术保持着珍贵的原始性、生动的历史性和丰富多彩、完整的艺术性。白裤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一个民族,被…
金秀瑶族盘王节
11月11日(农历十月十六)是一年一度的瑶族盘王节,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孟村、六巷乡下古陈屯等瑶寨相继同时自发举行盘王节活动,以祝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等。活动内容有祭盘王开坛、还盘王愿、黄泥…
走遍广西
桂林特产
南宁特产
百色特产
河池特产
柳州特产
崇左特产
梧州特产
防城港特产
钦州特产
玉林特产
贺州特产
北海特产
来宾特产
贵港特产
广西美食小吃
广西民俗文化
广西十大特产
广西全部特产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
广西旅游景点
广西十大景点
广西地名网
广西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