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特产
广西民俗文化
仡佬族拜树节
仡佬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隆林等地。农历正月十四中午,每家以两人为一组,带上米酒、猪肉、糯米饭出门拜树。选择高大的树,由近及远举行停工先在树前点燃鞭炮四响,一人向树身轻砍三刀,成嘴巴状,每砍一刀问…
罗城仫佬族民间传统婚俗
仫佬人结婚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本民族,与周围的汉壮等族均可通婚。但是仫佬族同姓是不通婚的,但同姓而不同“冬”的,通常可以通婚,其他房族内通婚便是“0”,为族规所不容。“冬”原为缴纳粮款而划分的社会基层单…
春榔舞
春榔舞又叫“木棒舞”,流行于红水河畔东兰县的壮族乡村,壮话音为“特榔”,是壮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只打不跳的自娱性民音文艺活动。该舞始于宋代,是由壮族先民练武演变而成。春榔表现一种欢乐情绪,有时还以铜鼓…
祥周街三月廿八沐恩节
为打倒荒淫无度的暴君商纣王,拯救人民于水火,黄飞虎首举义旗讨伐纣王。经过周密布置、精心策划之后,他亲率一千家将,偕同二弟、三子、四友联合姜尚共同讨伐,得到群臣的支持和各地民众的拥护,跟随者众。黄飞虎的…
东兰铜鼓舞
铜鼓舞流行于东兰县大同、三石等乡的壮族地区。多在节日、婚丧及其它祭祀活动中表演,该舞起源于宋代,内容为喜庆丰收,舞蹈语汇不多,支作精练,以铜鼓和皮鼓伴奏,舞者动作古朴粗犷,鼓声浑夺取雄壮,鼓点变化多端…
隆林仡佬族服饰
隆林的仡佬族服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穿衣也有多种习俗:节时穿新衣,不同职业同服,过八月十五时戴斗笠,一生穿衣不分季节。其特点是:颜色为青、古时没有花,后来有人把人字花织在布上,成服后绣花于袖子,布外托…
刘三姐文化旅游节
宜州是著名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广西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等,是一座拥有21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同样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在经济、教育、旅游…
怀远供月习俗
用面粉制作刘三姐、阿牛哥,用螺蛳盖片制作蜈蚣,用凉薯做荷花灯,用瓜果、五谷制作宝塔……每年的中秋夜,宜州市怀远古镇每家都会摆出花样繁多的供月品,成为当地展示民俗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历史悠久的怀远镇,民…
田东牛魂节
给牛“招魂”,在田东县江城镇不仅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且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定为民间的民俗节日——牛魂节。据说,古时候,众仙人在江城赶山有功,玉帝召见他们准备封位,玉帝问有多少个仙人,牛头只报八位,忘记报了自…
土瑶长桌酒
贺州土瑶青年结婚时不拜堂,无八音,只办喜酒。男家在新娘过门的头天夜里设筵,请六客房(新郎的亲朋宾客)饮宴。客人入席酒过三巡,便唱歌互相敬酒,边吃边唱,不休不歇,总不离席,困倦了只趴在桌边小憩,醒来后又…
田东歌圩
歌圩是壮族古老的风俗习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悠久的历史。田东的传统歌圩主要有:敢养岩歌圩。敢养岩位于田东县思林镇北部的广养村,岩洞离南百二级公路约6公里,距田东县城40公里左右。敢养岩堪称神仙洞府,是…
田东古典水上拔河
据传,古时候的十里莲塘是右江的古河道,人们大多是沿河而居,村寨之间为争夺河水的使用权和管护权,往往互相械斗。然而向往和平、安居生活的莲塘两岸村民,为了和睦相处,即派出代表,通过协商一致,决定以水上“拔…
隆林苗族跳坡节
每年农历初四至十五就是苗族的跳坡时节,也是就居住在桂西山区的苗族人民所特有的和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跳坡时间和跳坡地点,都是历史以来就固定的。在隆林境内,长发乡的有东王、干坝、长发,德峨的有小德峨…
布努瑶族祝著节
祝著节又称努节,是布努瑶族一年一度拜祭先祖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举行,是布努瑶族拜祭其始祖密洛陀的重要活动,过节这天,瑶族人家杀猪宰羊,摆设盛宴男女老少身着民族盛装。祭祀仪式后,带上糯…
柳城生态蜜桔文化旅游节
柳城生态蜜桔文化旅游节地点:柳城县白阳广场,蜜桔观光采摘园时间:11月(每两年一届)柳城生态蜜桔文化节从2004年开始,现已成功举办了3届,成为了柳城旅游节庆的新招牌。柳城人民所从事的劳动被称为“甜蜜…
走遍广西
桂林特产
南宁特产
百色特产
河池特产
柳州特产
崇左特产
梧州特产
防城港特产
钦州特产
玉林特产
贺州特产
北海特产
来宾特产
贵港特产
广西美食小吃
广西民俗文化
广西十大特产
广西全部特产
广西地理标志产品
广西旅游景点
广西十大景点
广西地名网
广西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