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特产
四川省民俗文化
川北薅草锣鼓
川北薅草锣鼓主要分布在广元市四县三区境内,其中尤以青川薅草锣鼓最具代表性。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区川、甘、陕三省结合部,有“大熊猫故乡”之称。川北薅草锣鼓一般在二道苞谷草或锄黄豆草时进行,一人击鼓,…
川剧
川剧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及云南、贵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西南部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它主要有高腔、胡琴、弹戏、昆曲、灯调五种声腔,是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戏曲声腔剧种演变历史的一个缩影。明末清初,昆曲、…
川西藏族山歌
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部,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最典型的地带。这里以藏民族为主,生活着彝、汉、苗、蒙古、纳西等17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们相互杂居、相互融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
巴山背二歌
“巴山背二歌”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巴中市辖区内的一种山歌。“巴山背二歌”是随着巴山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而产生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以前。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叫“背0”或“背二…
格萨(斯)尔
《格萨(斯)尔》是关于藏族古代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讲述了格萨尔王为救护生灵而投身下界,率领岭国人民降伏妖魔、抑强扶弱、安置三界、完成人间使命,最后返回天国的英雄故事。凭借杰出艺人的说唱,…
彝族克智
彝族口头论辩“克智”是彝族民间在婚礼、丧葬、节庆等1场所以主客双方论辩手临场演述的一种诗体口承文学,是彝族民间语言艺术中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灵活,最具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的文化形式。其表现形态…
竹麻号子
竹麻号子是造纸工人在打竹麻时所唱的一种劳动号子,主要流行于成都所辖邛崃境内平乐镇的金华村金鸡沟、金河村杨湾、同乐村的芦沟以及花楸村等地。竹麻号子唱腔原始、质朴、粗放、高亢,是川西地区民间少数原汁原味演…
资中叶脉画
叶脉画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的贝叶画。贝叶1、贝叶佛像随佛教流传中国。叶脉画是采摘菩提叶或者野生阔叶,经过腐蚀、干燥、漂洗等传统工艺处理,制作成叶脉,再用传统绘画技法,手工勾线起稿、上色、描金,历经三十…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流传于陕北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说唱者多为盲人。说书艺人中流传有说书是三皇流传的故事。绥德有个三皇庙,每年七月十五,各地书匠都要云集这里,为祖师爷义务说书,在艺人眼里认为三皇为说书祖师爷。三…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是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其纸取材于绵竹之竹,绵竹所产竹品种繁多,质纤柔长。杜甫有诗称赞:“华纤,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明清绵竹造纸…
泸州雨坛彩龙
四川泸州雨坛彩龙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浪漫的龙舞表演艺术被誉为“东方活龙”。清光绪十八年左右,当地艺人将原有的“草把龙”改成彩龙,到1919年,出现了第一条雨坛彩龙。自此每逢年节或婚丧嫁娶,当地百姓都要舞彩…
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
郫县豆瓣,酱脂香浓,红褐油润,辣而不燥,回味醇厚悠长,被誉为“川菜之魂”,是川菜的必备调味品。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是四川省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很早就已享誉神州内外,在2008年入…
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是四川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20世纪30年代在成都、重庆相继成立清音歌曲演唱会或称改进会,以后遂以清音命名。四川清音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很盛行,以泸州、…
成都糖画
成都糖画,民间曾称其为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的一种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四川省成都市极其周边地区,是一种既能品尝又能观赏的传统工艺品。2008年,成都糖画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
四川扬琴
四川扬琴中国四川曲种。约形成于清乾隆年间。流传于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至光绪时已有艺人100多名,并分为南会、北会两派。南派行腔华丽,细腻柔美;北派工稳豪放,长于叙事。1925年,扬琴科社慈惠堂招收盲…
走遍四川省
成都市特产
绵阳市特产
凉山州特产
宜宾市特产
甘孜州特产
南充市特产
乐山市特产
广元市特产
阿坝州特产
泸州市特产
巴中市特产
遂宁市特产
雅安市特产
眉山市特产
达州市特产
广安市特产
自贡市特产
内江市特产
德阳市特产
攀枝花市特产
资阳市特产
四川省美食小吃
四川省民俗文化
四川省十大特产
四川省全部特产
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
四川省旅游景点
四川省十大景点
四川省地名网
四川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