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特产
四川省民俗文化
安家梓江龙
梓江龙是盐亭县安家镇独具梓江流域水文化特色的一种龙舞,2011年7月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梓江龙舞起源于“龙灯驱雨除水患,鞭打鳌鱼死江边”的传说。远古时候,在梓江中有一条鳌鱼精,常常兴风作浪,…
康巴藏族服饰
藏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中国西部的西藏地区,还有一些散居在青海、云南等省。康巴藏族主要是指居住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区的藏族。康巴藏族的服饰在中国的藏族服饰中是极有特色的一种。通常情况下,藏族人…
蓬安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薅草锣鼓》是流传我县广大农村的一种劳动音乐形式,其为一人打锣、打鼓,众人在锣鼓声节奏的指引下,不停地有节奏地进行锄草。同时有人唱山歌,鼓停声起,演唱有领有合,劳动场面紧张、热情而充满生机和活…
桃子龙舞
桃子龙舞是遂宁优秀的民间舞蹈,清明及更早时期,桃子龙舞只限于朝山拜佛和民间祝寿活动;解放后至改革开放之初,桃子龙舞开始参加春节期间的街头表演和民间祝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桃子龙舞逐渐走向文艺舞台,成…
金江鼓乐
金江鼓乐,是在1、婚丧嫁娶等场所演奏的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领悟和感受出来的一种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独特理解而形成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古老文化的延续,对原生态民间音乐和了解民族发展史,提升民…
遂宁坐歌堂
在遂宁市的古巴国与古蜀国结合部的村落中,流传了数千年的婚嫁歌“坐歌堂”,又名“陪十姊妹”。“坐歌堂”的婚嫁仪式程序多而隆重。其持续时间,富家十来日,穷户三几天。一、开声新娘开始哭唱双亲及家人。二、陪耍…
遂宁叫卖调
“遂宁叫卖调”是叫卖调和叫买调的统称。本土的零商小贩、流动匠人、荒货客,以及馆店吆厮等,在从业活动中,为了吸引、招揽买主、卖主,对自己的叫卖(买)语言,不断进行声调节奏的加工美化,逐渐成为了歌唱性的叫…
热打(里惹尔)
“里惹尔”,彝语音译,意为“妇女吟”,主要指在婚嫁场所“哭嫁”时由妇女吟唱的歌。“里惹尔”是彝族妇女集体口头创作和传承的歌曲,它包含若干首歌曲。其中,《热达》、《0女儿》、《阿依阿支》为代表性歌曲,主…
观音福锦
观音福锦手工编织工艺起源于汉三国时期,繁荣于唐宋,兴盛于清朝。该工艺从一般的织锦工艺发展到具有独特的编织工艺,历经数百年。福锦用天然丝线为原料,以传统的复杂的打结方法编织而成。经过点图、配色、染纱、上…
龙潭鼓乐
“龙潭古乐”的产生地——盐亭县龙潭民俗文化旅游景区,位于盐亭、梓潼两县接壤的茶亭乡龙前村。北连五指出剑门,西经弥江入盐城。距盐亭县城、梓潼县城各50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5°21ˊ43.8°,北纬3…
蓬安彩龙
彩龙,又称布龙,小龙,7、9、5节龙。彩龙在蓬安的出现,年代已经很久了,是何时传入蓬安现在无确切考证。彩龙从来被视作吉祥之物而深受人们的爱戴。蓬安有一句很流行的俗语“龙来龙来四季发财,龙走龙走就要讨口…
吴氏宗族祭祖仪式
吴氏宗族主要分布在三台、中江、射洪、梓潼等周边市县,距福建龙岩迁来四川安居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周边市县已发展到5万余人,吴氏宗族祠堂座落在三台县西平镇兴盛街社区凯江沿岸,依山傍水。吴氏宗祠规模宏大,保存…
蓬安火龙
火龙的来源和流传到蓬安的年代已无据可查,但在蓬安城乡已多年流传。一般是在正月初一晚上开始耍至正月十五晚上结束。过去十五晚上要结束,要在河边把龙烧了;现在十五晚上不烧龙了,也有些地方不是正月初一晚上耍。…
蓬安狮舞
狮舞在蓬安城乡都很流行,早在公元1782年左右蓬安就盛行狮舞。如蓬安徐家区雷家坝狮子班,它是一支由父传子、子传孙的祖辈相传下来的狮子队,1927年传到雷春万这一辈已是第七代狮舞班子了。由于文革狮舞被视…
蛴蟆节
“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嫩竹长,我和嫩竹一样长……”“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这首童谣描述的是西充正月十四日夜孩子们摇嫩竹和送蛴蟆的风俗。按老一辈人说,很久很久以前,川北…
走遍四川省
成都市特产
绵阳市特产
凉山州特产
宜宾市特产
甘孜州特产
南充市特产
乐山市特产
广元市特产
阿坝州特产
泸州市特产
巴中市特产
遂宁市特产
雅安市特产
眉山市特产
达州市特产
广安市特产
自贡市特产
内江市特产
德阳市特产
攀枝花市特产
资阳市特产
四川省美食小吃
四川省民俗文化
四川省十大特产
四川省全部特产
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
四川省旅游景点
四川省十大景点
四川省地名网
四川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