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特产
四川省民俗文化
肖氏漆艺
“肖氏漆艺”的主要制作过程:选漆、过滤、氧化聚合、形成熟漆、再过滤、成品、根据各种情况加入体质颜料(矿物颜料);其中:(1)滤漆;直接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漆杂质较多,必须选择过滤。(2)晒漆:将生漆倒入…
西蜀木艺(古蜀木艺)
楠贵房古蜀木艺是从明代流传下来,以自然根木原态为雏形,进行打磨、塑形、手工雕凿,将自然形态与后期艺术雕磨结合创作出来的传统根雕技艺。在明代初期就已经深入文人雅士家庭为摆件装饰品,广为流传。木艺工序从原…
川剧变脸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它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表演绝活,产生于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
聋派指画
指画,又称“指墨画”、“手指画”,是中国传统国画的一个绮丽分支,也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指画主要用手指和手掌蘸墨代替毛笔作画,稍带有其他辅助工具的媒介,从心到手,直接入画,所以很能传神、写意,独具一…
文昌年画
通过传承与发掘,文昌祖庭门神年画共有四大内容板块:——镇伏,禳解,祥瑞,喜悦。即:(正神镇伏恶煞、法宝禳解百秽、天仙堂奉吉祥、童乐增添喜悦)共有九大工艺:——手绘、版印、填彩描金、贴片、堆锦、包纱、滚…
文昌庙会
由于旅游开发、门票价格上涨,庙会一些重要内容消亡,庙会特色大为减弱,所以赶会的人数也相应减少。七曲山大庙文昌庙会,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融多种古老艺术、饮食文化、民间习俗为一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
金钱板 (涪城区)
最初的金钱板叫做玉子板,只有两块,就向现在的车灯板一样,比现在的板短,不用竹,竹而用的铁打铜铸。继后是摸仿磨刀匠用的铜闸子,铁闸子,名叫连花板,增为四块,凿孔穿线,连在一起打,后改用竹制,还加上了一块…
花花锣鼓(三台紫河)
我地民间花花锣鼓据先辈口头传说出现于明清时代,清末极为流行,民国时期家喻户晓。建国初期,农村也还依旧盛行,多以姓氏或农村院落情趣者各自自然成组,自玩成趣,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很有韵味的中国乡间打击乐曲系…
糖画(梓潼)
“糖画”起源于唐代,在四川广为流传。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黄糖或白糖来作画,既好吃又好看,又是一种极具乡土特色的风味小吃。创作时尤如画家作画,色似美玉、琥珀、玛瑙,造型十分生动可爱,玲珑剔透,光彩夺目…
先锋莲宵
莲宵形成于宋元时期,解放初由北方流传过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梓潼广泛流行,后经先锋村王翠云改编并成立了先锋莲宵表演队,经过不断改进,形成了富有梓潼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形式——先锋莲宵。这是当地老百…
峨眉山佛教音乐
峨眉山佛教音乐是我国宗教音乐的组成部分,也是峨眉山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特定历史时代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峨眉山佛教音乐是由僧人们在佛事活动中集…
永定碑记及定远的来历
定远场镇的兴起,与五圣宫寺庙有关,这是一座中等规模的寺庙,占地约五亩,正殿塑有五圣像,分别是文昌帝君、武圣帝君、孚佑帝君、观音菩萨、真武祖师,故取名五圣宫。明、清以前,仅有人在定远买卖桑叶,由于这里是…
“苏济川”虫虫歌
虫虫歌《虫虫歌》是主要流行于四川宜宾及其周边地区的民间歌谣。它是目前国内挖掘出的数量最多、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专题类另类童谣。《虫虫歌》由清末民初长宁秀才苏济川所搜集、整理,《虫虫歌》每多讽喻,曾盛传…
独脚花鼓
独脚花鼓是花鼓中的一种曲艺形式,据《绵阳市文化志》记载,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何时传入本地无考。民国时期绵阳境内仅有本地及外地游散艺人在各县茶房、酒肆、旅店、市场、街头等处演唱花鼓、金钱板、四川清音等曲艺…
梓潼汉砖图纹
中国汉代画像砖主要分布于川渝地区和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其中巴蜀地区的汉代画像砖以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良而驰名中外。巴蜀汉代画像砖的产生和发展是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亦是当时社会厚…
走遍四川省
成都市特产
绵阳市特产
凉山州特产
宜宾市特产
甘孜州特产
南充市特产
乐山市特产
广元市特产
阿坝州特产
泸州市特产
巴中市特产
遂宁市特产
雅安市特产
眉山市特产
达州市特产
广安市特产
自贡市特产
内江市特产
德阳市特产
攀枝花市特产
资阳市特产
四川省美食小吃
四川省民俗文化
四川省十大特产
四川省全部特产
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
四川省旅游景点
四川省十大景点
四川省地名网
四川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