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特产
贵州省民俗文化
兴仁苗族姊妹饭
农历3月15日~17日是苗族“姊妹节”。近年来也有人将其称为苗族“情人节”。男女青年通过游方活动建立以定感情后,在“吃姊妹饭”这一天,男青年要向心上人讨姊妹饭。姊妹饭是将糯米染成,五颜六色。过节这天,…
苗寨吊脚楼营造技艺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东北部雷公山之麓、白水河畔的西江镇境内,包括平寨、东引、羊排、南贵4个行政村、10个自然寨。这里的居民建筑系木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房子框架由榫卯连接,依山势而成,建筑风格…
从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贵州省侗族的鼓楼、花桥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们产生于侗族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建筑样式。鼓楼是侗寨的象征,也是侗寨兴旺发达的标志,在侗族群众心目中占有十…
侗族服饰
侗族服饰,是分布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传统服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族服饰千姿百态,款式丰富。侗族人平时穿着便装,节日庆典时则盛装出席。根据侗族女子服装特点,可将侗族服装分为紧束型裙装、…
布依族刺绣
布依族刺绣是布依人民创造的手工艺品,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表现布依族生活情趣的手工艺术的重要手段,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西南州布依族刺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绣法多样,主要表现在对服…
剑河苗绣
剑河县苗族锡绣主要分布于贵州省剑河县境内的南寨、敏洞、观么等乡镇,已流传了五六百年。苗族锡绣以- 色棉织布为载体,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将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
凯里酸汤鱼制作技艺
凯里苗族酸汤鱼原产地在凯里市旁海镇、湾水镇和炉山镇的苗族村寨。根据苗族民间口头流传,凯里的苗族先民,深居山间,与世隔绝,没有盐吃,各家各户以酸汤代替盐味,能开胃增食,防暑驱寒。在煮饭时,把清米汤放入木…
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
在每年的元宵节,台江县最为热闹的事是舞龙嘘花了。由于苗族是没有文字记载,对于舞龙嘘花源于何时,无从考证;据民间传说,舞龙嘘花在台江县域传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外来文化与当地苗族文化相碰撞融合的产物。台…
苗族独木龙舟节
台江苗族独木龙舟节是贵州苗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苗语称作“dabkiangvongx”,音译为“恰酿涌”,流行于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清水江两岸和台江县巴拉河下游两岸。节…
安龙县皮纸制作技艺
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皮纸制作技艺是在我国古代造纸术基础上传承发展而得。有关造纸术的著作以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得最为详尽,第13篇《杀青》中关于纸料、竹纸、皮纸的记载,可说是我国传统造纸术发展…
布依族“六月六”节
布依族“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
正安傩戏
傩戏是正安境内广为流传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傩舞和戏的合称,有戏剧活化石之称。唱腔原始而又丰富,细腻而又动听;傩舞表演粗犷而又张扬,夸张而又生动。傩师所唱的歌称为傩歌,所跳的舞称为傩舞,傩戏产生于傩歌…
戈若民族服饰
戈若民族服饰戈若民族服饰是以环保型、原生态,纯棉面料纯手工制作的特色工艺产品,是我县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喜爱的服饰、该产品已于2008年6月29日成功申请了“戈若”商标。…
水族男服
男子的传统服饰是戴瓜皮帽,穿大襟的蓝布长衫,内衬白布短褂,下穿宽松的长裤。现代男子则穿对襟短衫、长裤,包青布头巾。水族男子服饰变化较大,清朝强制改装前,水族男子长发绾髻,穿无领无扣长衣,系腰带。晚清时…
水族女服
女子的传统服饰是穿对襟银扣衣,配百褶裙,前后系长条腰巾,扎裹腿,穿翘尖鞋。现代的女子上衣是对襟短衣或长衫,衣袖宽松,配长裤,衣服上镶饰花边,系青色绣花长围腰,穿绣花鞋,用青布缠头。喜庆日子里女子一般都…
走遍贵州省
黔东南州特产
遵义特产
贵阳特产
黔南州特产
铜仁特产
毕节特产
黔西南州特产
安顺特产
六盘水特产
贵州省美食小吃
贵州省民俗文化
贵州省十大特产
贵州省全部特产
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
贵州省旅游景点
贵州省十大景点
贵州省地名网
贵州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