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特产
云南省民俗文化
彝族老虎笙舞
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彝族占总人口的47.8%。流传于双柏县法脿镇、-镇、雨龙乡等彝族地区的老虎笙是一种祭祀性的仿生舞蹈,被称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彝族以虎为其祖先,自称倮倮,“倮”即虎。法脿镇小麦…
白剧
白剧原名“吹吹腔剧”,是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演唱的一个古老剧种,主要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及丽江市部分白族聚居地区,现在已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剧与明代的弋阳腔有渊源关系。明初,弋阳腔开始传到…
双河彝族秧老鼓舞
昆明市晋宁县双河彝族乡有2505户,9172人,其中彝族7138人,占总人口的75.85%。秧老鼓,又称花鼓,相传系由外地流传至当地。秧老鼓舞是汉族、彝族自娱性和表演性相兼的民间舞蹈,多在民间年节喜庆…
者太壮族传统文化
者太村位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西北部者太乡政府所在地,地处滇桂黔交界地区,境内有革夺仙人洞和清水江峡谷等景点,有发展旅游的广阔前景。全村由5个壮族自然村组成,共有561户,2271人。人均耕地面积…
高甸村彝族(阿哲)传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巡检司镇高甸行政村共有农户108户,人口486人,人均耕地面积1.86亩。人均收入1778元(2004年)。这里居住的都是彝族阿哲支系。现存的传统民居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
白族大本曲
大本曲是流传于大理白族地区的一种说唱曲艺种类,专门用“白语汉字”演唱整本长篇故事。曲本多取材于汉族、白族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叙述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传说故事,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人民的真实生存状况和思想情…
重彩画
云南重彩画是崛起于云南的一个绘画流派。画家作画时,先用铅笔或毛笔在高丽纸上勾线,再用水粉上色,重彩画吸取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优点,重气韵、机理,色彩明快、醒目,极富装饰效果。重彩画可在画廊、宾馆买到,其中…
腾冲农民画
腾冲农民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群众性绘画活动中产生并形成的,与我国民族民间传统美术及手工艺品如剪纸、面塑、泥人、皮影、窗花、板画、年画等一脉相承,其整体艺术水平已不低于我国著名的金山、户县农民画。腾冲农…
沧源壁画
沧源壁画在沧源县东北62公里勐来乡的山东省岩上,1965年开始先后共发现岩画10处。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可辫认图像1063个,有人形、动物、房屋、道路、村落、山洞、树木、舟船、太阳、手印及示意符号等…
东巴舞
东巴舞是纳西族舞蹈,主要流传在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有近100种套路。《东巴舞谱》是用纳西象形文字系统、详尽记录和描述东巴舞蹈动作的一种典籍,迄今共发现6册,共记录了52种东巴舞的跳法及相关…
壮族纸马舞
纸马舞是一种广泛流传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壮族村寨的传统丧葬祭祀舞蹈。壮族先民崇拜祖先,深受道教影响,每当老人去世,均要组织丧葬祭祀活动,请舞队跳纸马舞,用来超度亡灵、安祖和驱鬼。纸马舞一般由跳纸…
彝族(撒尼)刺绣
彝族(撒尼)刺绣是一门具有极强装饰性的传统刺绣美术工艺,流传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主要聚居区,其中以挑花为主要刺绣工艺。撒尼挑花又叫撒尼十字绣,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长期以来,经过…
芒市傣族传统制陶技艺
芒市傣族传统制陶技艺潞西傣族土陶制作工艺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轩岗乡芒棒村芒巷寨。制陶工具有转盘“埋板”、木陶拍“扁波”、鹅卵石“麻幸”、木槌、木板、牛皮或竹席等,原料是当地的黑胶泥。一般经…
独龙江乡独龙族传统文化
独龙江乡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总面积1944平方公里,海拔1200~5128米。全乡辖6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独龙江两岸的台地上,830户,4014人,其中独龙族39…
傣族象脚鼓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象脚鼓舞流行于德宏州盈江县、瑞丽市等傣族聚居村寨。象脚鼓的历史悠久,有关鼓和舞蹈的民间传说甚多,属于祭祀性兼欢庆性的舞蹈。作为当地傣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象脚鼓舞表现了傣族人民…
走遍云南省
大理州特产
红河州特产
普洱市特产
昆明市特产
昭通市特产
楚雄州特产
曲靖市特产
玉溪市特产
丽江市特产
临沧市特产
西双版纳州特产
德宏州特产
文山州特产
保山市特产
怒江州特产
迪庆州特产
云南省美食小吃
云南省民俗文化
云南省十大特产
云南省全部特产
云南省地理标志产品
云南省旅游景点
云南省十大景点
云南省地名网
云南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