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特产
陕西省民俗文化
陕南红军歌谣
地处秦岭以南的陕南地区由安康、汉中、商洛三市组成,总人口876.83万人,版图面积7.002万平方公里。因地处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涵养地。位于陕南地区重镇的安康市汉阴县,北依秦岭,…
哑柏刺绣
哑柏刺绣可溯源于西周、秦汉初兴,随唐继起,衰落于民国,振兴于今。哑柏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气候温和,适宜于栽桑养蚕、抽丝织帛。清乾隆年间,周至县令邹儒大力推广蚕桑事业,并在哑柏建有织帛工场。按照哑柏乡俗,…
横山说书
横山县境内流传的陕北说书,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从事说书的人多是盲人,六十年代初有百余人,遍及全县。建国前,盲艺人走门串户,为群众说平安书、祈福增寿。建国后,说书成了一种娱…
陕南吃剖膛俗闻
陕南山区的山民们,不论谁家宰杀了肥猪或是猎获了较大的野物,便要请邻居相好来吃剖膛。这吃剖膛以肉为主,并无多少蔬菜搭配。只消磨上几升黄豆,做起大碗豆腐,洗净成筐洋芋,或焖或煮,弄一大锅,用几只大盆盛起,…
延川秧歌
延川秧歌最能展现延川男人粗狂豪放、幽默乐观情怀。起源于古代祭祀、迎春礼仪、戍边军旅庆功及与农民欢庆丰收时手舞足蹈表演密切相关。在表演过程中,由起着领唱和领舞作用的“伞头”带领演员尽情地扭,表达热情和快…
延川民歌
延川民歌是陕北民歌重要组成部分,在延川俗称“山曲”或“酸曲”,具有北方民歌艺术特性。人们喜、怒、哀、乐皆可用民歌形式来表达,已成为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可分为“信天游”、“小调”、“酒曲”、“对花…
延川说书
说书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种古老民间曲艺。以前本县说书艺人几乎都是盲人,他们走村串户,怀抱三弦或琵琶,腿上绑着甩板,一个人边弹、边唱、边说,听众可多可少。说书是说唱艺术,唱占了很大比例,艺人们常说:“说是…
延川道情
延川道情作为陕北道情的分支,属后起之秀,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民间曲艺。道情本为道场曲,是服务于道教的一种音乐形式。延川人把道情与陕北民歌谣、民间舞蹈融洽在一起,有了一种新的曲艺形式——说唱韵味浓厚,表…
白水县传说典故:黄帝求贤
阳武仓颉的诸般奇人异事早已传至黄帝。黄帝久有纳贤之意,只是难得召见。当时黄帝居住的桥山距离阳武国较近,黄帝的妃子丽娱恰巧又是阳武国人,距仓颉家只是洛水之隔。因此,黄帝对仓颉的事迹知道不少,心中总是惦念…
榆林社交礼仪
榆林地区群众十分好客,亲戚朋友上门,热情接待。群众认为:有亲朋上门是自己的荣耀,也是有人缘的标志;如果亲朋好友长久不上门,则是生活破落或离离寡合的表现。客人来了,主人开门并揭起门帘迎接,让客人先进,然…
蒲城罕井秋千民俗
神龙花秋千既是一项可陶冶情操的地方民俗娱乐活动,诞生于蒲城县城北20千米的罕井镇西南村。据族中老人讲,旧时家簿记载是在明朝时,在朝廷做官的族人王理和王义将宫里的秋千按原样传袭回村的,距21世纪已有六百…
周至庙会
起源两千多年前,秦始皇在楼观建清庙,祭祀老子,是庙会的先声。魏晋南北朝时,周至建起一些佛教寺庙,庙会渐兴。唐代李渊认李耳为远祖,在楼观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宏大的宗圣宫等建筑。唐代皇帝6次到楼观,举行隆重…
渭河南古会
渭河以南古会,亦称过会。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起源于秦汉,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延续至今。这个风俗既是渭河以南,秦岭以北,东起潼关,西至宝鸡这个关中平原腹地广大农村所独有的、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的…
搭平伙
陕北的民间有一种叫“搭平伙”的习俗。搭平伙的时间一般是在晚上或霪雨天,此时,人们往往聚会在一起,地点大都是村子的中心,人又比较户拉(爱门户),或者是光棍汉家,大家坐在一起山里上,沟里下,说长论短,也有…
富县打花棍
花棍也叫“浑身响”或“霸王鞭”,主要流行于延安、富县一带。花棍用木棍制成,一般长近四尺,粗不过一寸,花棍上凿有很多空槽,槽内装有二至四枚可活动的麻钱(铜钱)或钢环,为了美观可染成花节状,表演时演员身穿…
走遍陕西省
西安特产
渭南特产
咸阳特产
汉中特产
榆林特产
延安特产
安康特产
宝鸡特产
商洛特产
铜川特产
陕西省美食小吃
陕西省老字号
陕西省民俗文化
陕西省十大特产
陕西省全部特产
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
陕西省旅游景点
陕西省十大景点
陕西省地名网
陕西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