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特产
陕西省民俗文化
柞水渔鼓
柞水渔鼓是陕西省柞水县的一种汉族民族曲艺形式,起源于陕西南部柞水县,是陕西省独树一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柞水渔鼓声腔曲调源于湖广、汉江流域,而柞水又为中国南北结合部交织区域,境内又有从关中迁往而…
镇安渔鼓
镇安渔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说唱艺术,属于道情的一个分支,广泛流传于陕西省镇安县,是陕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中段,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传统艺术和特色剧种得以完好保存…
镇巴渔鼓
镇巴渔鼓是陕西陕南地区汉族民间曲艺中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镇巴县的盐场镇、观音镇、泾洋镇和青水乡。邻县陕西省西乡、南郑、紫阳、汉阴和四川万源、通江等地亦有分布。镇巴渔鼓是以汉中镇巴话为唱、白基准语…
周至道情
周至道情是流传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道情,是道教宣传教理教义为道教服务的一种汉族民间演唱曲艺。最初宣扬道家的修身养性,改恶从善为宗旨,也是道家所说的“点化”。周至县历史悠久,周…
八岔戏
八岔戏,又称“七岔戏”“花鼓戏”“小调戏”“岔口戏”,是流传在陕西省安康市的一个新创的汉族戏曲剧种。八岔戏是安康土生土长的艺术与外省流入的民间艺术融汇、衍化、丰富发展起来的,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富平社火
在富平,社火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狮子、龙灯等的通称。是一种靠扮演、造型、技巧取胜的艺术。它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成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形成故事组合,给人一种高屋建领,惊险出…
关中道情
关中道情是陕西省的汉族皮影戏剧种之一,以长安为正宗,亦名“长安道情”,又称“拉波戏”,盛行于长安、蓝田、户县、咸阳、兴平等地。它分东路调和西路调,前者流行于黄河两岸,后者流行于陕北及内蒙古等地。在不同…
煮腊肉·蒸馍
煮腊肉也叫腊汁,一般是从腊月二十七、八开始的。先把风干的鸡鸭鱼肉等食材洗净浸泡。到年三十正式开煮。用新鲜的大料调和,勾兑出深红色的卤汁,把浸泡好的食材放进锅里烧开、翻身,透去血水和泡沫,捞出来稍微凉干…
白水谷雨祭祀文祖仓颉典礼
谷雨祭祀仓颉起于何时无人考证,祭祀历经数千年,而约定成俗。在陕西白水史官乡每年谷雨都要举办仓颉庙会,并于谷雨这天公祭或民祭仓颉。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于佑任先生,民国九年谷雨节,在参加仓颉祭祀…
刀砍核桃树
留坝是秦岭山区核桃的县区之一,在民间流传着一种“刀砍核桃树”的习惯,实际这是一种科学管理核桃树的方法。每年到冬季尾和春季初的季节,山里的核桃乡村就开始“刀砍核桃树”,直砍得核桃树根上部成鱼鳞口。春节过…
赶“牛王会”
在留坝县,给老人过生日,是件非常隆重的事。不光亲友就连村里乡邻也携礼物赶来祝寿。当地人把这叫做赶“牛王会”。为啥要把祝寿说成赶“牛王会”呢?这是因为在十二生肖中牛居前(本来鼠在首位,可它名声不好),以…
卖牛不卖牛笼嘴
在留坝乡村中,有卖牛不卖牛笼嘴和鼻绳的风俗习惯。买牛的人,都要自带鼻绳或自备笼头,就是买主花钱买,畜主也不愿意把鼻绳和笼头一起卖,更不用说牛带的铃铛和笼嘴了。追其这风俗习惯,内涵讲究和多:如果让买牛人…
汉中八大怪
第一怪:西北西南一脚踩;汉中地处西北地区,但因有大秦岭阻隔,其气候、降水、物产和植被等都和西南地区相同。人们到了汉中,虽从行政区域中说到了大西北,但各种生活气息都让人感到是西南。第二怪:川音川味口难改…
嫁妆腌菜
人们为女儿置办嫁妆,通常是以物品的贵重和时兴为标准,而汉中南山一带姑娘出嫁时,却以腌菜为最珍贵。有首民谣说:“巴山姑娘怪,出嫁要腌菜,嫁妆没腌菜,往后头难抬。”因之,女儿长到十八九岁时,母亲就要为女儿…
老镇汤
城固善食,尤以原公名。原公吃食中,清汤杂烩为上品。原公于县城北十里处,乃名乡古镇。这个镇子很是特别,有两点十里八乡不可比:一曰人稠。诺大个镇子,住着两万民众,房挨房,脊连脊,几条巷子贯穿其间,像个迷魂…
走遍陕西省
西安特产
渭南特产
咸阳特产
汉中特产
榆林特产
延安特产
安康特产
宝鸡特产
商洛特产
铜川特产
陕西省美食小吃
陕西省老字号
陕西省民俗文化
陕西省十大特产
陕西省全部特产
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
陕西省旅游景点
陕西省十大景点
陕西省地名网
陕西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