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特产
武汉民俗文化
柏泉绿茶
柏泉茶园位于著名的武汉近郊柏泉古镇,山水环绕,更有古村、古寺、古井与之相伴,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古代茶农的纯朴生活中。2021年4月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武汉市…
江夏碧舫
江夏碧舫,又称“碧舫茶”,产于湖北武汉市武昌的扁形炒青绿茶,因武昌古称江夏,又因碧舫茶形似竹叶,冲泡杯中犹如高雅画舫,故名江夏碧舫。江夏碧舫以一芽一二叶,经杀青、理条、摊凉、回锅整形、摊凉、辉锅和拣剔…
天狮子
天狮子由地头舞狮演变而来,按一年12个月垒起12张方桌加一方凳,表演前祭天,礼毕后,舞狮人在锣鼓声中顺桌而上。整个表演集狮舞、杂技、武术、祭祀于一体。流行于蔡甸索河镇境内及周边乡镇。…
木兰传说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首古代民歌《木兰辞》,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传唱至今,使人们对“花木兰”这位巾帼英雄充满了敬仰。《木兰辞》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流传在北方…
木雕(武汉木雕船模)
湖北木雕船的历史大约可追溯到汉代,经历代艺人不断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工艺品。湖北木雕船种类繁多,古往今来,大江湖泊上来往穿梭的各种船只为木雕船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艺人制作成各种供观赏…
伯牙、子期传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伯牙奉王命出使楚国,在乘船返途中行至龟山脚下,与樵夫钟子期通过高山流水之曲一见如故,结为知音,相约来年。次年伯牙如期而至,子期却辞世而去。伯牙悲痛欲绝,摔琴绝琴,从此不复鼓琴。伯牙子…
高跷狮子
创者为明朝初年新洲张旗牌湾的世袭官张炳公。数百年中,该舞张姓独传。至清末,才传艺于外姓。高跷狮子舞表演形式别具一格:舞狮人的双脚踩在一尺八寸高的高跷上,前滚后翻,腾转蹦跳,表情达意。在新洲举水以西的周…
高跷故事亭子
高跷故事亭子盛行于黄陂东乡、西乡一带。集杂技、戏曲、故事于一体,在高空中用高跷小调演绎戏曲故事。一花一团一赛场,武汉杂技名远扬。民间竞技更活跃,强身健民体质壮。杂技皇后夏菊花、屡获国际大赛殊荣的武汉杂…
高跷亭子
高跷亭子,又叫高跷锭子,因静如亭,而动如锭,故两名兼称。流行在新洲区中部平原,源于明正德年间,是武汉市新洲区孔埠街堤围村传统技艺,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被武汉市最早列入“非遗”项目。由成人脚踩高跷,…
高台狮子
高台狮子民间杂技,表演时至少用五张八仙桌重叠。具体做法是:第一张桌足向下着地,桌面向上;第二张桌面与第一张桌面重合,桌足向上;第三、四、五张均桌面向下,桌足向上重叠,形成一个约5米的高台,也可架七张、…
庙会(汉阳归元庙会)
汉阳归元庙会是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定期举办的传统民俗活动文化空间。归元寺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85)。清代中叶汉阳庙会已颇具名气,每年春节…
黄鹤楼传说
位于武汉市蛇山之巅的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这座楼屡建屡毁,仅清代就7建7毁。各代的黄鹤楼风格不同,宋楼雄浑,元楼堂皇,明楼隽秀,清楼奇特。建楼的传说是美丽的。一千多年前,有位姓辛的老人在蛇山上开…
“惟楚有材”传说
惟楚有材,同义词有“惟楚有才”出处源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惟,系语首助词,古籍惟、唯、维通用,如《书·泰誓》“惟十…
“贱三爷”的故事
贱三爷”是生活在明朝中期汉阳县的民间机智人物,他豁达豪爽、机智幽默、聪明能干,兼有舍己为人、扶危济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品德,并具有“越是狠的越不怕”的豪气。他没有固定职业,干过百行百业,他斗地主豪…
黄陂民间彩词
武汉地区人民从古至今十分重视传统民族节日,在各种节日文娱和庆典活动中喊彩和唱彩歌较为流行,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论是过春节、元宵佳节,还是平时婚丧嫁娶、建房上梁、生日祝寿都有喊彩和唱彩歌的习俗。尤其…
走遍武汉
湖北省特产
新洲区特产
黄陂区特产
蔡甸区特产
江夏区特产
硚口区特产
江汉区特产
汉南区特产
汉阳区特产
武昌区特产
洪山区特产
东西湖特产
江岸区特产
青山区特产
武汉美食小吃
武汉老字号
武汉民俗文化
武汉十大特产
武汉全部特产
武汉地理标志产品
武汉旅游景点
武汉十大景点
武汉地名网
武汉名人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