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特产
大理州民俗文化
白族绕三灵
大理白族绕三灵,白族称为“观上览”,流传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苍山洱海周边地区的白族村寨,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刚好是种植水稻的农忙节令之前,又恰值天气和煦,山川秀丽,生活…
巍山打歌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云南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县内曾发现过新石器和战国时代的石棺墓;也是唐代南诏政权的发详地,县内现仍有南诏遗迹多处及南诏王室后裔。巍山彝族自称腊倮颇,颇是人的意思,即腊倮人,又称土家,…
白族刺绣服饰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白族先民以滇池为中心的滇僰人“头饰羽翎”。在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青铜器舞蹈图像中,舞者全戴羽冠,顶插长翎,上身裸露,下着…
南涧苗族服饰
南涧传统的苗族服饰,均用多色麻线制作而成。在苗族服饰中,最让人新奇的是女人的头饰。苗族姑娘,习挽犄角形单发髻于头顶,并将髻编于左或右。束发常用纱、绸带,不同的苗族支系,采用的纱、绸颜色和花纹也有所不同…
彝族跳菜
靠跳骗走敌兵未受早前地震影响的云南大理洱源、南涧等县,居住了不少彝族人民,每逢节庆、结婚、丧葬或其他庆典、宴会,就会有各种各样与“跳”有关的活动或表演。在新年和农历三月三日的“三月三”节等,都有机会看…
南涧彝族服饰
南涧传统的彝族服饰,雕花绣朵,款式多样。男人服饰分别为大白绕子、皮领褂、对襟衣裳、裤子;女人服饰主要有折包头、上衣、围腰、领褂、裤子等。不论男装女装,彝族服饰皆绣有图案、花纹,儿童装则加有金、银、铜等…
木雕(剑川木雕)
剑川木雕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根据史料记载,唐代时,剑川木匠就承担了南诏五华楼木雕构件的制作工作;宋代,曾有剑川木雕艺人进京献艺,轰动京华。清代学者张泓在其《滇南新语》中记述:“…
大理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是大理各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会。1992年经大理白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通过,三月街被定为大理州的民族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举办,节期为7天。每年赴三月街的人数以百万计,国内外参加者众多,…
正月“天子节”
宾川大营和鸡足山镇上沧、白荡坪白族正月接送本主活动是比较有特色和特点的民族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它是一种本主崇拜和本主祭祀活动。在此以大营镇萂村正月“天子节”为例介绍其形成和活动盛况。据传:唐代南诏时期,…
白族火把节
火把节,汉文最早的典籍中称为“星回节”,是白语xil(柴)huix(火)jia的音译。现代白语中有三种称呼,一种是xinlhuixjia,另一种是fvnguavd(音近:夫汪吾,即六月疯),第三种称呼…
石宝山歌会
在大理剑川,最富魅力的人文景观便是以这里为中心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石宝山歌会。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会期从农历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剑川,洱源,大理,丽江,兰坪等地的白族群众从四面八方…
白族民居彩绘
大理市白族民居彩绘普遍流行于大理市及周边白族地区。白族建筑彩绘是在建造王宫、寺庙的过程中,工匠对建筑进行一定的装饰绘画基础上产生的。《南诏图传》中的“修廊曲庑”图表明了南诏、大理国是白族建筑中开始广泛…
白剧
白剧原名“吹吹腔剧”,是云南大理地区白族演唱的一个古老剧种,主要流传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及丽江市部分白族聚居地区,现在已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剧与明代的弋阳腔有渊源关系。明初,弋阳腔开始传到…
白族服饰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
弥渡花灯
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花灯起源较早,盛于清末民初,普及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弥渡花灯歌舞总体分为“太平花灯”和“元宵花灯”两种,具有自娱性、娱他性、祈神求福性等共同特征。其表现形式有“团场灯”、“门户灯”…
走遍大理州
云南省特产
大理市特产
洱源县特产
永平县特产
剑川特产
云龙县特产
弥渡县特产
鹤庆县特产
祥云县特产
巍山县特产
漾濞县特产
南涧县特产
宾川县特产
大理州美食小吃
大理州民俗文化
大理州十大特产
大理州全部特产
大理州地理标志产品
大理州旅游景点
大理州十大景点
大理州地名网
大理州名人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