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省
>
宜春市
>
铜鼓县特产
铜鼓县民俗文化
铜鼓漫画
铜鼓地处赣西山区,群山环抱。在这近似隐者的居处,漫画艺术却在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铜鼓也被全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命名为全国36个“基层漫画团体”之一,省文化厅命名为“全省漫画艺术之乡”,20…
铜鼓客家山歌
铜鼓客山歌是赣中艺术园中一朵奇葩。纂表康熙年间,闽、粤、赣南一批客家人迁铜鼓后,客家山歌便在铜鼓广为流传。铜鼓客家山歌大都反映山区人民的劳动、生活、风俗人情和男女爱情。由于客家人晚于本地人入迁,只能居…
铜鼓七鲤抢虾
铜鼓七鲤抢虾(第三批省级)铜鼓县位于湘赣边界,修河上游、据境内程子源,黄家岭等处西周遗址出土文物表明,3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属豫章郡艾县地,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铜鼓营,民国二年(1913年)…
铜鼓太平灯
铜鼓太平灯(第三批省级)灯彩“太平灯”源于一则民间故事。从前有6男2女强盗,来一富裕人家欲行劫,户主已识其底细,但未识破,而是设宴款待、留宿。强盗不忍下手,天亮离别时,户主还赠其8担银两,规劝改恶从善…
铜鼓棋坪客家狮
铜鼓棋坪客家狮(第四批省级)铜鼓县位于湘赣边界,修河上游、据境内程子源,黄家岭等处西周遗址出土文物表明,3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属豫章郡艾县地,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设铜鼓营,民国二年(公元1…
铜鼓跳觋
铜鼓跳觋(第三批省级)铜鼓县位于湘赣边界,修河上游、据境内程子源,黄家岭等处西周遗址出土文物表明,3000年前已有人居住,汉属豫章郡艾县地,明万历五年(1577年)设铜鼓营,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
铜鼓渔樵耕读
铜鼓渔樵耕读(第三批省级)灯彩“渔樵耕读”又名“春牛花灯”,源于湖南的送“春牛”。三都镇张以发在送“春牛”形式上进行了改造、充实,用竹篾扎成牛头,牛尾状,蒙上黑布或黑纸系在身上,每至一家便唱几段花鼓小…
铜鼓包圆制作技艺
铜鼓包圆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鼓包圆是铜鼓客家人的饮食文化的代表,其由来自于大山深处,无污染、绿色健康的香芋、蕃薯粉精制而成,佐以腊肉、冬笋为馅,也有以芝麻、糖为馅。形有如水饺而无褶…
客家冬至祭祖
客家冬至祭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客家人十分盛行祖宗崇拜,对历代祖宗,特别是始祖,大都建有祖祠,以作纪念,春祀秋祭,年年不断。每年冬至,全族汇聚祠堂,祭奠祖宗,追宗溯源,谦议族规。客家祭祖作为…
铜鼓榨笋技艺
铜鼓榨笋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鼓榨笋技艺是农村居民必备的一项技艺,其由来自于大山深处,无污染、绿色健康的春笋制做,制作好的笋干在加工之后成为一道佳肴,清脆爽口、营养均衡、口感丰富,其榨笋…
铜鼓撑酒制作技艺
铜鼓撑酒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撑”意为关上门后再加一斜撑重复加固,在酿造撑酒时用酒粮与酒曲经过三次叠加,一起混合发酵。每至九月初九日,使家乡良米蒸酒,谓之“蒸新年酒”,待到各家办喜事…
铜鼓“戴家龙虎斗”酒酿造工艺
铜鼓“戴家 ”酒酿造工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由本地温和米酒加入白酒二次发酵而成。龙喻为白酒,辛辣之感。虎喻为米酒,口感甘甜。一龙一虎掺合在一起经过二次发酵之后,其味口感浓烈、入口柔绵、酒…
铜鼓土法榨油技艺
铜鼓土法榨油技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铜鼓历来就有用特殊的榨油容器进行土法榨油的技艺,茶籽经多个强日暴晒后用后去壳,后用锅将菜籽倍去水分至熟、研碎,放入榨器中,榨器用径约一米的一整段大圆木制…
铜鼓土制造纸技艺
铜鼓土制造纸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铜鼓县地处中亚热带北部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霜期短,四季分明,因地势较高,森林面积广,气温比邻县低1—2摄氏度。全县境内处处是重山竹林之地。铜鼓…
转运鼓
该作品由一面铜制的鼓和基座构成,鼓高15.48厘米(含基座),象征着铜鼓县1548平方公里的红色热土;鼓内心的周长19.13厘米,象征着铜鼓在公元1913年建县;鼓宽宽度为14厘米,象征着14万勤劳纯…
走遍铜鼓县
宜春市特产
靖安县特产
袁州区特产
铜鼓县特产
丰城市特产
宜丰县特产
奉新县特产
高安市特产
上高县特产
万载县特产
樟树市特产
铜鼓县美食小吃
铜鼓县民俗文化
铜鼓县十大特产
铜鼓县全部特产
铜鼓县地理标志产品
铜鼓县旅游景点
铜鼓县十大景点
铜鼓县地名网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