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
>
北仑区特产
北仑区民俗文化
宁波走书
原称“莲花文书”,又称“犁铧文书”,1956年定名宁波走书。形成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的余姚农村,清末明初流传入宁波城区,继又向镇海、舟山地区拓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演唱区域甚广,除宁波…
宁波传统造像技艺
宁波传统造像技艺,包括了宁波(浙东)历史上传统千年以上的宗教造像,墓道造像及其民间造像。也包括建筑中的雕刻。造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反映人们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和精神寄托。传统造像主要形式:一,绘画,…
新碶民间剪纸
新碶民间剪纸在当地民间由来已久,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地域特色,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反映了人们吉祥、如意、安康、幸福的审美追求和美好的祝愿,主要形式有花样、窗花、礼花和祭祀…
绿茶制作技艺(北仑绿茶制作技艺)
北仑春晓镇,宁波八大名茶之乡之一,有着几百年的种茶历史。几百年来,当地许多人家靠种植茶叶发家致富。从肩挑到船装,近销柴桥、宁波,远销上海、苏州、天津、香港,直至国外。制作茶叶的过程非常重要,只有精工细…
水浒名拳
水浒名拳源自于沈氏武术。公元1121年,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在浙江战败方腊以后,很多将士选择了浪迹江湖,原本就为僧人的鲁智深、武松就近在杭州-寺修行。沈氏祖先在此期间随鲁、武两位习武,以后举家搬迁,其五…
宁波唱新闻
唱新闻是浙东地区流行的一个曲种,在奉化、北仑、镇海、鄞州、象山一带尤为普遍。唱新闻的历史悠久,距今约有百余年历史。南宋时期已有盲人唱“朝报”(官方新闻),后来演变为唱社会新闻。新闻的内容多是当地街头巷…
宁波虎头鞋制作技艺
老虎头鞋是童鞋的一种,为一至三岁幼儿所穿,寓意避邪和孩子长得虎虎有生气。据传其起始迄今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一般应该是奶奶、外婆或姑姑做给孙子、外甥或侄子穿的,现在还有一些地方保留着姑姑应做三双虎头鞋…
造趺
报地区:北仑区类别:民间舞蹈名录级别:省级穿山村靠海,旧时村中男子常常做脚夫谋生,曾建立“脚夫会”。“造”即造型、造脸,“趺”指脚趺,“造趺”即指站在脚夫肩上的造型。“造趺”又名“肩背戏”,亦称“造型…
乐涵的传说
乐涵,小港人,他个生性耿直,机智多谋,仗义执言,不畏权势,嫉恶如仇,扶困济贫,乐于为小民伸冤,成为清代中叶嘉庆年间颇具声望的讼师。据《镇海县志》(1994年版)及2000年出版的《小港镇志》“古代人物…
梅山舞狮
舞狮为梅山民间节庆习俗,相传梅山舞狮起源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距今约180年历史。相传,明清年间,浙东沿海海盗猖獗,不时登-掠百姓。岛上青年在沈的带领下习武抗盗,名震四乡。在与海盗的斗争中,村民们…
灵峰寺葛仙翁信俗
宁波的民俗信仰和传统庙会非常丰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信俗越来越少,葛洪仙翁信俗是在全国比较普遍的信俗,但是如宁波地区如此广泛,群众基础如此深,非常少见。随着文化的多元化,葛洪信仰慢慢的在淡去,以北…
郭巨抬阁
郭巨抬阁,明清时期由温州乐清地区传入,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在当地亦称“流动的戏台”。由各色扮相的孩童施浓妆、着戏服,在高阁上或坐或站,底下由八个壮汉抬举,抬阁队伍穿梭于乡间,四处巡游。抬阁是郭巨庙…
宁波木杆秤制作技艺
古镇柴桥早在明清年代即形成街市,每逢农历“一六”大市,“三八”小市,老街长1335米,宽7-8米,拥有百年老店及老字号50多家。其中“养正堂眼药店”远近闻名。由于柴桥是原镇海江南地区商贸重镇,建国前商…
响器木偶
流传于白峰镇郭巨一带的响器木偶由俞明香等人传承流传,后传至四伙、黄金富二人。响器木偶是庙会游演传统节目之一。解放前郭巨城一年一度的庙会上都有木偶响器乐队的精彩演出,其家中祖父辈的人都是村里木偶响器表演…
宁波传统儿童游戏
宁波传统儿童游戏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传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流行于儿童日常生活之中,且具有一定的形式与规则的游戏娱乐活动。它来源于生活,内容广泛、形式简单、取材方便、灵活多变,适用年龄跨度大…
走遍北仑区
宁波特产
鄞州区特产
象山特产
余姚特产
宁海特产
慈溪特产
北仑区特产
奉化特产
海曙区特产
镇海区特产
江北区特产
北仑区美食小吃
北仑区民俗文化
北仑区十大特产
北仑区全部特产
北仑区地理标志产品
北仑区旅游景点
北仑区十大景点
北仑区地名网
北仑区名人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