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
>
鄞州区特产
鄞州区民俗文化
大岙布龙
相传位于鄞、奉交界的大岙村有700多年历史,先人们常在干旱年求雨于山里的金峨老龙,且有求必应。于是,村民们就在100多年前自发组建了舞龙队,以示感恩。到1937年时已有相当演技、规模与声望,抗日战争胜…
陆氏伤科
陆氏伤科曾被誉为“浙东第一伤科”,始于清顺治年间(公元1658年前后),创始人陆士逵,喜武术,与宁波著名拳师王端伯至交。王著有《秘授伤科实验良方》和《接骨秘方》等治疗伤跌打损伤的书籍,陆得到了他的真传…
宁波泥塑
泥彩塑又名泥塑,它是以黏土和颜料为主要原料,通过艺人的手工捏塑出各种人物、动植物或其他器物的一种民间造型艺术。其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后来在信仰和宗教领域得到了很大发展,至明清代则更为繁荣,出现了许…
宁波农谚
农谚是先祖们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典,是人们在无法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环境里得以休养生息的法宝。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后人进行科技开发的元素,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鄞州区高桥镇文化站搜集整理…
宁波虎头鞋制作技艺
老虎头鞋是童鞋的一种,为一至三岁幼儿所穿,寓意避邪和孩子长得虎虎有生气。据传其起始迄今至少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一般应该是奶奶、外婆或姑姑做给孙子、外甥或侄子穿的,现在还有一些地方保留着姑姑应做三双虎头鞋…
戏台螺旋娥罗顶营造技艺
戏台螺旋娥罗顶,俗称“鸡笼顶”,戏台上部形如鸡笼状的戏台顶,呈饱满的半球穹窿体的螺旋娥罗顶,形状半圆,放置在屋顶下面,用四根大方木和四根小方木做支撑。井口直径4—5米,雕16个龙头座斗盘旋叠涩,其间用…
楼茂记香干制作技艺
楼茂记香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勿吃楼茂记香干,生活做煞勿相干。”意思是最苦最累的活要干,但楼茂记香干必须要吃,否则就失去生活的意义。楼茂记香干制作精良,并严格按照程序生产。所用的黄豆,需拣去泥沙杂…
龙凤戏服绣袍
据称在唐明皇以后演出戏剧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行业,为其配套的戏剧服装制作也应运而生,并一直延续下来。上世纪30年代时,宁波咸塘街(现今天一广场东侧一带)69号开了一家名曰“真善美”的戏服店,这是店主用妻…
龙凤金团制作技艺
宁波金团色泽金黄、个头扁圆、花印和融、馅甜味香,宁波人不论寿辰、乔迁、小孩满月、兄弟分家、敬神祭祖等等,都少不了她,特别在婚嫁礼仪中,龙凤金团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她包含着“金玉满堂、花团锦簇、五代见面、…
草帽编织技艺(鄞州草帽编织技艺)
草帽又称“宁波凉帽”,分“大白”和“双根心”两种。席草、麦秆编成。1922年,鄞县人史翔雄用麦秆创编西式女帽,取名为“嘉禾帽”,质地轻、式样美,深受欧美各国妇女的欢迎。宁波地区的草制品制作在国内外享有…
邹溪稻花会
稻花会的会期,大体在大暑或前一天。后来,固定在六月十六日。这一天,庙神出殿,村村迎神爵献,神轿从邹溪庙出发,经过老鼠山、茅岙、邹溪、谷山、前岸、溪兴王、施家桥,到邹溪打回,经塘头街返庙,庙神进殿。行稻…
太白庙天童镴会
鄞州区东吴镇天童太白庙九月半庙会“天童镴会”,已延续了数百年,已是约定俗成的一项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民俗活动,庙会始终保存了人民的纪念主体,旨在弘扬民族慈孝文化。在形式上传承了近于宗教仪式的祭祀巡游…
咸祥八月半渔棉会
咸祥八月半渔棉会是鄞州大嵩滨海地区最盛大的-,每年定于农历八月十五举行,那是渔棉丰收时节,旧时人们为了庆祝鱼虾满载而归,棉花采摘丰收,感念唐浙江观察史裴肃平乱佑民、杨懿县令围涂筑塘、改造田地之功,在这…
传统粮油加工技艺
清光绪年间,鸬鹚王家族0了一位杰出人物王兴儒,起初他与鸬鹚王村民一样,亦农亦渔,闲暇时,驾一叶扁舟,赶一群鸬鹚去河里捕鱼。勤劳聪明的王兴儒,他对自家的鸬鹚进行捕捉甲鱼的特殊驯养,因为甲鱼的价值是一般鱼…
田螺姑娘传说
田螺姑娘传说传播了一个知恩图报、自由恋爱、婚姻幸福、勤劳致富的民间故事。该项目主要传播了一个知恩图报、自由恋爱,婚姻幸福勤劳致富的民间故事。它广泛流传于江浙一带,我处集士港镇处于鄞州区西乡,古时候此地…
走遍鄞州区
宁波特产
鄞州区特产
象山特产
余姚特产
宁海特产
慈溪特产
北仑区特产
奉化特产
海曙区特产
镇海区特产
江北区特产
鄞州区美食小吃
鄞州区老字号
鄞州区民俗文化
鄞州区十大特产
鄞州区全部特产
鄞州区地理标志产品
鄞州区旅游景点
鄞州区十大景点
鄞州区地名网
鄞州区名人
旅游搜索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晋ICP备2023016012号-1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Email:bytravel666*163.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