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咸宁市特产
咸宁市民俗文化
通山红茶
通山红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润显金毫且匀净,甜香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红亮,叶底红匀。通山县是中国古老茶区之一,盛产好茶。清《康熙湖广通志》载:“茶出通山者为上”,说明通山茶文化历史悠久,但由于种种…
木雕(通山木雕)
木雕(通山木雕),湖北省通山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通山木雕主要流传于鄂东南的通山县及其周边地区,据史料记载,通山木雕在北宋置县之前就已经出现,它以境内优质木材为原料,雕刻形式多样,浅浮…
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
黑茶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湖北省赤壁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赵李桥砖茶的前身是羊楼洞砖茶,俗称“洞茶”,由饼茶、帽盒茶发展成青砖茶、米砖茶。赵李桥青砖茶制作技艺主要经过选叶…
通城拍打
通城拍打舞(通城县):流行于通城一带的民间舞蹈形式。拍打舞是表现渔民喜获丰收的舞蹈。舞者扮为渔夫,作乘船姿态,随“安旦”节奏用手掌拍打胳膊、双腿及胸部两胁,表达喜悦之情。其动作激烈,情绪欢快。中华人民…
赤壁脚盆鼓
赤壁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赤壁之战遗址所在地。赤壁脚盆鼓是赤壁市流传达3000多年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史载可证,赤壁脚盆鼓起源于商、周、战国时期的故楚之地,伴随着楚民生产、生活、礼仪习…
通山山歌
通山县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通山人民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山歌、山鼓。通山山歌,亦名樵歌,是当地人民以世代相传的独特腔调和方言土语唱出的民间歌曲。其唱腔丰富表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哭腔山歌、…
通山神歌
通山神歌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种格式十分讲究的民间音乐形式。一首神歌实际上是一首七言绝句,所以人们又把吟唱神歌称作赛诗会。它的流传主要分布在老环城和厦铺一带。通山神歌只在初…
通山山鼓
咸宁地区通山县通山山鼓:相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通山山鼓,是农民在野外劳动时,边劳动边以山鼓伴奏、唱歌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山鼓的形状如戏曲中所用的小堂鼓,尺寸形制略小,鼓身两边安铁环,系有牛皮带或缎带…
呜嘟
《嘉鱼县志》曾记载“泥呜嘟,古称吴嘟,为三国东吴时簰洲牧童所创”,随后流传于长江中下游。它最初只是顽童撮土而成,“呜嘟”二字就是由其发音而来。这件从荆楚文化遗存中发掘出的乡土乐器,已有2700余年历史…
张家十伢的故事
通城爆竹岭有个民妇,怀孕三年零六个月还不见生孩子,民妇日急夜愁,盼望早日分娩。一天,她对肚内孩儿说:“冤孽啊,你什么时候才出来?做娘的受不了啦!”话音刚落,腹内动了几下,便传出声音来:“娘,你别急,我…
钟九闹漕
《钟九闹漕》近代汉族民间叙事诗。又名《抗粮传》。19世纪中叶产生并流传在湖北崇阳一带。孙敬文等整理,于1957年出版。诗篇写清朝钟九(人杰)领导农民起义抗粮的故事。范文澜《中国近代史》记载:“一八四一…
双合莲
《双合莲》,近代民间叙事诗。它产生并流传在湖北崇阳一带。诗篇叙述发生在清末道光年间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郑家湾聪明美丽的姑娘郑秀英,经包办婚姻强制嫁给夏家,秀英逃回娘家,与母亲相依为命。桂花泉胡三保…
走遍咸宁市
湖北省特产
通山特产
赤壁特产
嘉鱼县特产
通城县特产
咸安区特产
崇阳特产
咸宁市美食小吃
咸宁市民俗文化
咸宁市十大特产
咸宁市全部特产
咸宁市地理标志产品
咸宁市旅游景点
咸宁市十大景点
咸宁市地名网
咸宁市名人
旅游搜索
[第1页]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晋ICP备2023016012号-1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Email:bytravel666*163.com(*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