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黄冈市特产
黄冈市民俗文化
黄梅挑花
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这种工艺不同于刺绣,刺绣重刺,挑花重挑。它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其产品最初为头巾、衣边、…
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
武穴岳家拳
武穴岳家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较为完整地流传下来的汉族传统拳术之一,为民族英雄岳飞根据自身所学结合与敌作战中实战而创立,传说为内家拳形意拳母拳,流传至今已800多年。据岳氏宗谱记载,岳飞后裔在…
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是一种流行于孝感、黄冈和武汉一带的说唱艺术,原名“鼓书”,又称“打鼓说书”、“打鼓京腔”等。1950年定名湖北大鼓后,在湖北省内广泛流传。原先湖北的鼓书,与我国北方的鼓词类传统说唱艺术有着同宗…
英山花鼓
一、英山文化传承和英山花鼓地方特色英山古为皋陶部落,汉为英布封候,宋为毕升故里,今为作家之县的英山,乃江淮文化,荆楚文化,南北文化,佛教文化的交汇地,堪称京、汉、楚三大剧种之母的采茶戏千年衍演于此,风…
罗田畈腔
罗田县是京剧鼻祖余三胜的家乡,它位于大别山脉南麓,地跨东经115°06′至115°45′,北纬30°01′至31°12′。海拔1729.13米的大别山主峰坐落其间,为最高点,全县以山区为主,丘陵次之,…
赶柳翠
罗田民间舞蹈“赶柳翠”主要描述古代社会上几种不同身份的人物,追赶观看准备到庙堂敬香的官家小姐柳翠所引发的故事。舞蹈伴奏乐器以锣鼓为主,演员根据出场顺序,穿戴相关的服饰和使用相关的道具,按照锣鼓节奏表演…
东腔戏
东腔戏又称东路花鼓,以哦呵腔、畈腔等山野唱腔行板,以锣、鼓伴奏为主,富有大别山地域特色,是源自西路花鼓的楚戏的姊妹剧种,清中叶至今在这里世代口耳传授,从第一代师祖陈兴太至今已有9代传人,前7代的多名老…
团风狗脚及制作技艺
“狗脚”是团风一种特色小吃,原名“金刚脐”。相传为北方游牧部落一种食品,因形似罗汉金刚的肚脐眼而得名。满清入关后成为贡品,清乾隆帝微服江南,视察团风漕运时而传入民间,百姓见其状似狗爪而易名。因其色泽金…
天台禅乐
天台禅乐,由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支全僧人禅乐艺术团表演,是天台寺首次推行将禅乐训练作为天台僧侣的修行法门。目前艺术团能够演出30多个不同类型的节目,艺术团的舞蹈表演大多是表现佛教内容的,比如佛教手印舞蹈《…
红安绣活
红安绣活是流行于湖北红安一带、以连袜绣花鞋垫为突出代表的民间刺绣艺术。当地历来就有“黄安(今红安)“无女不绣花”之说,鼎盛时期(解放后至文革前)红安绣制鞋垫已形成最盛行的风尚。据传,红安绣活始于汉,盛…
黄梅挑花挑制工艺
黄梅挑花是湖北省黄梅县民间一种古老的挑制工艺,堪称中华瑰宝。由于其工艺独特,风格奇幻,产品精美,被专家学者称为“富于幻象的楚辞,赋予情感的国画”。 一、取材广泛,古朴典雅 黄梅挑花的图案有团花、边…
唐家渡舞龙
黄冈市黄州区唐家渡村位于长江北岸,古时候多发瘟疫与旱灾,清嘉庆年间(公元1800年前后)始,在甲子年春节期间,人们按五龙(黄龙、白龙、红龙、金红龙、乌龙)的颜色备制五条龙灯,命名为“五龙奉圣”,舞龙谢…
文曲戏
文曲戏,又名“调儿戏”,源于鄂东广济(现武穴市)和黄梅太白湖区,流行于鄂、皖、赣三省毗邻县市,是在明代流传下来的“俗曲”和民歌小调基础上逐步形成起来的。剧目有《金莲调叔》、《苏文表借衣》、《宋江杀惜》…
东路花鼓戏
东路花鼓戏早期名曰“迓戏”,俗称“哦呵腔”,后称“东腔”,也称“东路子花鼓戏”(今湖北楚戏为“西路子花鼓戏”),1958年定名为“东路子花鼓戏”,1974年更名为“东路花鼓戏”。 东路花鼓戏在历史上…
走遍黄冈市
湖北省特产
黄梅特产
团风县特产
罗田特产
浠水特产
蕲春特产
武穴特产
英山特产
黄州区特产
麻城特产
红安特产
黄冈市美食小吃
黄冈市民俗文化
黄冈市十大特产
黄冈市全部特产
黄冈市地理标志产品
黄冈市旅游景点
黄冈市十大景点
黄冈市地名网
黄冈市名人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