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清远特产
清远民俗文化
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
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是流传于广东省英德市的特色手工技艺手,是当地的能工巧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造出生动的造型,来表现人们的传统审美观念、文化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汉族传统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我…
瑶族八音
连山瑶族同胞在办结婚、新居进宅、寿诞等喜事时,常吹奏八音助庆,有时在春节元宵,相约同好也吹奏一场,为节日增添喜庆热闹气氛。瑶族八音主要流传于三水瑶区,一般由八个人组成:敲打鼓、锣、铙各一人,吹唢呐二人…
瑶族布袋木狮舞
三水瑶族乡位于连州市的西北部,东与本市瑶安瑶族乡相连,南接本丰阳镇,西与湖南省的蓝山县交界,北与湖南省的蓝山县、临武县接壤,总面积1381.1平方公里,全乡辖4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23…
连州舞马鹿
连州西岸镇曾称回兰乡。连州市在西岸镇西北部,因位于西溪河岸边,故称西岸,。总面积219.38平方公里,共有12275户,51056人,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利条件较好。舞马鹿便是流传在西岸民间的民…
舞寿星公与龟鹿鹤
舞寿星公与龟鹿鹤是以道具表演为主的民间广场表演艺术活动,主要流传在连山壮区小三江镇大获村。除装扮成寿星公、龟、鹿、鹤各1人外,还有两人装扮灵童。每年春节期间组织表演队串村寨表演,寓意人们迎春接福,祈求…
舞木猫
舞木猫又叫舞木猫狮,是连山壮乡在春节至元宵期间的一种舞狮活动。舞时敲打锣鼓,由1人手举猫头,身披猫被,同时,由几个人分别头戴大明师、阿陀和猴子面具配合表演。…
连山舞火蛇
舞火蛇主要流行在连山小三江省洞村委会几个村寨。舞火蛇活动一般在春节举行,尤以蛇年或鼠年较活跃。舞火蛇活动的队伍俗称火蛇班,一般由一只蛇珠(-)走在前面,紧接着蛇头,后面跟着一条由十一节蛇身组成的火蛇,…
高台小长鼓舞
小长鼓舞是连州市过山瑶民间传统舞蹈,起源于对民族图腾的崇拜,祖先信仰。小长鼓舞一方面反映祭盘王,一方面体现庆丰收。过山瑶迁徙频繁,建好栖身的屋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长鼓舞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连山丰鼓舞
丰鼓舞,也称“打横鼓”,是连山壮族民间舞蹈,它主要流传于壮垌上帅镇。表演者边跳边拍鼓,按不同动作,不同节奏,时而穿插,时而互相配合表演,在场的观众也不停地拍掌助兴,场面热闹非常。…
连山唱花
唱花是连山壮族人民的一种民间风俗,流传于壮垌。每逢喜庆日子,邀请壮区里出名的民间艺人来唱。民间艺人随着主人摆设的景物,随口而唱。通常主人都会摆设一些花卉蔬果和食品等,暗喻着花开富贵、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装古事
装古事是连山壮族一种群众性的民间游艺活动。装古事主要扮演神话传说故事人物形象,活动多在每年春节期间的夜晚举行,以一个或几个村寨联合组织游演。装古事队伍少则100多人,多则达500多人。由灯色队、古人古…
打凤梆
打凤梆是连山壮族民间的一项团体性比赛活动,也是壮族青年男女求偶的一种方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姑娘手捧插着野雉毛、白鹇毛的凤梆,小伙子则穿着鲜艳的衣裳,他(她)则一边唱着歌谣,一边兴高采烈的打着凤梆棍来…
佛冈舞被狮
“舞被狮”是佛冈县汤塘镇围镇村的刘氏家族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佛冈刘氏祖先南迁于公元1131年,后从南雄珠玑巷南迁广州大梁、从化,继又由从化迁佛冈水头王…
连山壮族抢花炮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族抢花炮起源于明朝,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上帅镇三年一度的庙会打醮时进行的体育活动。当时上帅镇陆屋加尤村陆氏宗族的壮族庙会有一个抛彩环仪式,相传抢到彩环者来年…
连山舞龙灯
舞龙灯是连山三水乡过山瑶族每年春节至元宵或节日喜庆组织的民间活动。活动多在晚间进行,演舞时每人手持1灯,各种灯饰按序排列,各龙灯随龙头灯左右翻动,边舞边前进。春节舞龙灯活动结束时,即把龙灯送到江边,将…
走遍清远
广东省特产
连州特产
连山县特产
清新区特产
英德特产
阳山县特产
连南特产
清城区特产
佛冈县特产
清远美食小吃
清远民俗文化
清远十大特产
清远全部特产
清远地理标志产品
清远旅游景点
清远十大景点
清远地名网
清远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