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梅州市特产
梅州市民俗文化
龙舞(青溪黑蛟龙灯舞)
古时,位于大埔县青溪镇境内汀江西岸的铲坑村一带还是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瘴气弥漫,虎狼出没,是一处蛮荒之地。此时位于铲坑村对岸的虎头沙村的南迁客家人经过几代聚集、繁衍,人口渐多,生产、生活资源不足使用,…
蕉岭竹板歌
竹板歌蕉岭县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和政治斗争中,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清乾隆喜庆年间,民间始有“五句板”曲艺流行,“五句板”以五句为一段落,每句基本七字组成,一、二句和三、四句各押一韵…
长乐烧酒制作工艺
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长乐烧酒制作工艺)长乐烧酒制作工艺发轫于晋,成熟于明,纯青于今,得名于公元1071年宋朝长乐县之设置,迄今已有逾千年历史。明代五华(旧称长乐)各乡已普遍采用糙米焖饭、小曲发酵、小盆…
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梅县客家娘酒酿造技艺)项目简介客家娘酒在客家地方也叫老酒、黄酒。客家娘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足足有五千年的历史,据[嘉应州志]中的记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仍为频开瓮”的诗句…
兴宁罗家通书推算法
广东省兴宁县罗家通书推算法,首创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用此推算法推算出版的《罗家通书》曾得到清雍正皇帝恩准发行于华南五省。它的内容十分丰…
锣花舞
“锣花舞”源于民间道教法事中的“奉朝”。奉朝有七个程式:一、请神拜朝,二、发兵,三、安灶,四、奏表,五、招兵差将,六、更朝,七、送神。“锣花舞”就是从请神拜朝、发兵、招兵这三项程式展示中最为集中的体现…
百侯鲤鱼灯
民间舞蹈鲤鱼灯最早的活动地为百侯镇侯南村,是族人杨缵绪从陕西带回,杨缵绪,清康熙辛丑年进士,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任陕西按察使。依此计算,大埔鲤鱼灯舞始于250年前。建国前,大埔鲤鱼灯舞非常活…
花环龙
“花环龙”在广东省大埔县有百余年的历史,它源于大埔北部地区的民间龙舞一软腰龙,建国前仅流传于青溪镇的桃林村和茶阳镇的下马湖村。建国后,“花环龙”仍有活动,五十年代后期逐渐消失。1980年冬,县文化馆舞…
梅县松口山歌
梅县松口山歌,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是中国著名民歌客家山歌中的典型代表。民间世代相传“自古山歌松(“松”在客家方言中与“从”同音)口出,那有山歌船载来”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歌手“刘三妹”的美丽传…
五华石雕工艺
五华石雕,历史悠久,石资源丰富,从业人员众多,名师巧匠辈出,工艺精湛,名闻遐迩,已有460多历史,故五华素有“石雕之乡”称誉。在古代,五华人就用石制斧、锛作生产生活用具。明代嘉靖十六年(1537年)起…
席狮舞
席狮舞也称“打席狮”,是梅州市梅江区城郊民间特有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属当地客家人在丧礼中做佛事时的重要表演项目,带有宗教舞蹈的明显特征,与佛教在粤东客家地区的流传有密切关系。早在唐代文宗太和年间(约公…
五华“扮古事”巡游活动
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每逢节日热闹非凡,喜气洋洋。图为五华县水寨镇玉茶村在“重慢节”举行“扮古事”巡游活动。…
五华提线木偶戏
五华提线木偶戏源远流长,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流行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民国19年(1930)后,五华县的提线木偶班便远涉重洋,到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等有客家籍华侨华人居住的地区演…
平远船灯
平远县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境内所居住的大多数为客家人。客家派系是一个特殊民系,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传承了优秀的中原文化。平远虽建县时间不长,但有不少文化遗迹,历史名人较多,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平远…
狮舞(青溪仔狮灯)
《仔狮灯》是花灯类的舞蹈,流传于大埔县的青溪、茶阳、湖寮等地。它吸取了大埔提线木偶的技艺,使狮与球连成一体,由1人操纵,变化出各种仔狮戏球的仪态。表演时,在广东汉乐音乐伴奏下,众仔狮各抢一个彩球,抛抛…
走遍梅州市
广东省特产
丰顺县特产
蕉岭县特产
五华县特产
大埔县特产
兴宁市特产
梅县区特产
梅江区特产
平远县特产
梅州市美食小吃
梅州市民俗文化
梅州市十大特产
梅州市全部特产
梅州市地理标志产品
梅州市旅游景点
梅州市十大景点
梅州市地名网
梅州市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