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特产
邯郸民俗文化
魏县饸饹制作技艺
魏县地处河北省南端,位于邯郸市东南51公里处,总面积862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561个行政村,总人口90万。魏县南关申家榆面饸饹,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历经1400余年而不衰,是“梨…
抬五龙
成安县在漳河故道辽阔的冀南冲积平原上,成安县西商城村有座古庙,名曰:“五龙爷庙”。它建筑精致,体态完整,结构合理,红砖绿瓦,古朴壮观。西商城村在这里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抬五龙爷”活动已有四百七十余年历史…
赵奢战鼓
位于邯郸县紫山东麓20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大峪庄,那里至今保留了历经千年的赵奢战鼓及鼓谱23套。赵武灵王为了富民强国,锐意改革,推行“胡服骑射”,而名将赵奢首先响应,曾被封为“马服君”。在阏与之战中,…
大名小磨香油制作技艺
大名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有着1799年的区域中心史,130余年的国都、陪都史。面粉、花生、小磨香油是大名县的三大特色产业,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小…
曲周花车
曲周花车,原名“拉花车”,为汉族民间舞蹈,始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民国初期曾一度鼎盛。现主要分布在安寨镇安寨,南马店等村,每逢春节、元宵节到县城参加文化活动,深受人们喜爱。曲周花车以冀南“地扭子步”为基…
曲周四股弦
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五腔调,是河北省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曲周县四股弦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司寨村。曲周四股弦剧目有汉朝戏、三国戏、唐朝戏、宋朝戏、明朝戏等,主要剧目有《三升官》《西岐洲》《宋江杀楼》《打金枝》、…
武安傩戏
武安市地处河北省南部,东距邯郸市30华里。武安傩戏历史久远。从武安傩戏的规模、阵容和角色来看,有宋代宫廷大傩的遗风。武安傩戏内容丰富,娱神娱人节目多样,有队戏、赛戏、竹马等。傩戏面具角色原始古朴。固义…
西街撵花
临漳县西街撵花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每逢春节、庙会,临漳城到外闹社区,惟独西街一无所有,居民们都感到脸上无光。为了给西街争口气,在西街以卖水饺为生的开封人刘子东,把自己知道的撵…
滏阳河灯
邯郸市马头镇位于邯郸市主城区南15公里,张庄桥村位于邯郸市正南方,都在滏阳河畔。《魏都赋》注云:“鼓山又名滏山,滏水源出山麓。”故名滏阳河。滏阳河绵延通畅数千年,滏阳河灯文化源远流长,是华北沿滏阳河一…
黄粱梦文化
邯郸黄粱梦文化是以邯郸黄粱梦吕仙祠为依托,同道教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存在的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是罕见的有实物载体的中国梦文化代表。黄梁梦吕仙祠是黄粱美梦典故的发生地,系文物保护单位,其兴建源于唐沈既济的传…
土山诚会
土山诚会供奉的是仙天圣母碧霞元君。有碑文记载土山碧霞宫始建于明朝隆庆元年,重修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另据东土山人郭坛锁介绍土山碧霞宫建于秦二世继位第二年,这个说法有待考证。传说由西土山村姓单、翟、郭、冯…
成安烙画
成安县位于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上,所处的冀南属古燕赵大地,历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成安烙画就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河北烙画由来已久,但主要集中在北部,而在河北南部,成安烙画就如一颗艺术明珠,熠熠生辉。成安…
骈山黄河灯阵
骈山的黄河灯阵,有着悠久的历史,气势宏伟,活动面积将近4000平方米,活动参加人数达30000余人。据村里老人传说,从明朝建文年间,民风日下,每当年节之时,-盛行,以致造成一些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为…
南小留木镟工艺
在广平县十里铺乡南小留村一直保留着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手工技艺——木镟工艺。据考证自明代时南小留村就有人做木镟生计,民国时期最为兴盛。解放前后,南小留村家家户户都有旋床,各户各院堆满木料,家中的男人几乎都…
民间手绘画
黄颖自幼跟随舅舅学习杨柳青年画,经过多年钻研,吸收了木版年画、壁画、工笔重彩、唐卡、扑灰年画的精髓,从而创立黄颖手绘年画。该年画工艺制作采用矿物质颜料,用祖传的秘方配置,使色彩明亮,增强色彩附着力,不…
走遍邯郸
河北省特产
涉县特产
魏县特产
武安特产
大名县特产
丛台区特产
曲周县特产
永年特产
广平县特产
磁县特产
临漳县特产
邯山区特产
邱县特产
成安县特产
鸡泽县特产
肥乡特产
馆陶县特产
复兴区特产
峰峰矿区特产
邯郸美食小吃
邯郸民俗文化
邯郸十大特产
邯郸全部特产
邯郸地理标志产品
邯郸旅游景点
邯郸十大景点
邯郸地名网
邯郸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