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津市
>
河北区特产
河北区民俗文化
中华武士会(形意拳武术)
中华武士会由李存义、张占魁等几人于1911年在天津三条石“普度庵”旧址内始创,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1912年迁至在天津市河北区大经路(现中山路)造币总厂后院的一栋两层挑台式楼内,武士会设传习所于中…
堤头庆云高跷老会
堤头庆云高跷老会成立于清顺治年间(公元1653年),原名堤头盛兴京秧歌老会,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该会位于堤头村清善堂公所内,与堤头宝郡水会相邻。该会属于文高跷范畴,扮相身段均借鉴京剧表演模式,刻画人物…
天津传统形意拳
“天津传统形意拳”根据“形意拳”—“八卦掌”等技艺繁衍而来。李存义于1898年带艺来津,首次传播“形意拳”技艺,至今118年。特点是简洁明快、灵巧凶悍、迅猛快捷。河北省深县李老能学艺于山西戴龙邦的“六…
小关公议高跷
小关公议高跷老会,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70年),历经几代传承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小关公议高跷老会清朝时上过会道,出过皇会,该会为子孙会,是祖辈传承下来的老会,传承方式是父传子、子传孙至今已传承到…
天津剪纸
天津剪纸工艺,历史悠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很贴近,是一种广泛普及的群众艺术。剪纸常常被人们用来作节日室内外门窗装饰,服装、鞋面绣花图案等。清代剪纸艺人伊德元,继承和发展传统剪纸技艺,弃剪采刀,专用刀雕刻…
东于庄同乐花鼓老会
东于庄同乐花鼓老会成立于清咸丰年间,传承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该会位于东于庄崇善堂公所内,据该会98岁老艺人“刘金山”等人回忆,该会早年是由安徽风阳传至天津。当年,因安徽闹水灾,有安徽“于氏”弟兄俩人…
金狮大轿老会
金狮大轿老会于清朝乾隆年间创立,至今已有近二百年历史。由东于庄村“李氏”家族立会,金狮大轿老会座落于东于庄13号,金狮大轿老会出会踩街表演时主要有两项内容:一、花会表演花会的文艺表演有演员10人,演出…
鹰帽子(猎鹰防护罩)
鹰帽子(猎鹰防护罩)在天津的制作工艺,始创于汤八(1868—1950年)、田凤集(1850—1935年),距今120余年历史。鹰猎文化在中国据考证有六千余年历史,在中国的唐代少数民族就有将海东青(猎鹰…
津门重刀36式
津门重刀36式(天津群英武学社)始建于清末,第一代创始人郑玉春以弓、刀、石为根基奠定了大刀会的基础,传至第二代掌门人谭鹤霖,由他到民国时期再传承传至第三代掌门人谢宝椿后“天津群英武学社”在武术界名声鹊…
工艺毛猴制作技艺
工艺毛猴产生于清朝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相传,北京宣武门外“南庆仁堂”药铺,当年有一位配药的小伙计(姓名已不详),因为白天被账房先生无端地狠批了一顿而生闷气,到了晚上小伙计点上灯,开始整理…
工艺京剧艺术人偶
工艺京剧艺术人偶由孟宪麟(生于1898清光绪24年)于1910年研创,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孟宪麟自幼受家庭影响酷爱京剧艺术,对京剧各流派的唱腔及人物相当熟悉.很小的时候(约13岁左右)在其父的指导…
行云手长仕门武术
“行云手长仕门武术”源于霸县胜芳镇,由少林长仕和尚把少林武术与当地拳种融合而成的独特门派。以“行云手”为标志,以和尚法名命名,称为“行云手长仕门”(金永一善武社)距今已有730多年历史。1906年由“…
津门霍氏迷踪艺
津门霍氏迷踪艺为津门大侠霍元甲于1889年在家务农时所创。津门霍氏迷踪艺以霍氏家传七代的秘踪拳为基础,将内、外两家的- 和运动轨迹的精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保留了霍氏秘踪拳原有的- ,又突出了迷踪拳械…
天津朱氏泥塑
天津的“朱氏泥塑”由朱宝文始创于清末民初(1912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朱氏家族几代人研创体现着自家流派创意结晶的泥塑艺术,初创时流传在天津河东区的李公楼一带。朱氏泥塑的特点是以优质泥土为原…
满汉双文书写艺术
满汉双文中的汉文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满汉双文是在借鉴了汉字的基础上与满文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满文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599年亲自倡议并主持创制,他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儒臣参照蒙文字母而创,满文史称无圈点…
走遍河北区
天津市特产
河北区美食小吃
河北区民俗文化
河北区十大特产
河北区全部特产
河北区地理标志产品
河北区旅游景点
河北区十大景点
河北区地名网
河北区名人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