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市
>
东城区特产
东城区民俗文化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九年(1444),初为明英宗时期司礼太监王振“舍宅为寺”所建的寺院,1961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智化寺京音乐至今已传承五百六十多年,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
北京雕漆技艺
北京雕漆工艺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制品造型古朴、纹饰考究、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
泥塑(北京泥人张)
说起“泥人张”,首先想到的是天津“泥人张”,其实在北京也有一支“泥人张”,他们与天津“泥人张”同宗同源。“泥人张”彩塑艺术自清道光年间形成以来,经过新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探索、实践下,使“泥人张”彩塑艺…
家具制作技艺(北京木雕小器作)
小器作,顾名思义就是制作小件木制品的作坊,后来也代指这一行业及作品。它是从建筑木雕、家具制造中分离出来的木作行业,所用工具更小,雕时多用巧劲;器物造型也追求奇巧、精美,因此又称“巧器作”。小器作的一类…
北京蒙镶技艺
北京蒙镶技艺,北京市东城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蒙镶是一种传统的金属錾刻工艺,起源于中国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北京蒙镶工艺是蒙藏民族金属工艺与汉族金属工艺的…
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
历史上大栅栏不仅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还有比较集中的娱乐场所和众多的民间花会活动。五斗斋高跷秧歌所指的“五斗斋”,原为大栅栏地区的一条街巷的名称,今在佘家胡同内。因该花会的创始人居住在五斗斋,故取名五斗…
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
六必居酱菜是北京市汉族传统名菜,由北京六必居生产。六必居酱园是北京城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始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2008年,六必居酱菜制作技艺入选我…
老北京蜜三刀
蜜三刀是北京传统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蜜是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 老号祥聚公蜜三刀很有名气,是老北京…
白纸坊太狮
宣武区白纸坊地区的“白纸坊太狮老会”,成会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其后几经兴衰,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经由白纸坊地区两大户:李庭朴、陈子鹤共同出面,重整太狮老会,名称为“广安门里白纸坊永寿长…
数来宝
数来宝,一种中国传统曲艺。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来源是流落于民间的乞丐要钱的一种手段。一人或两人说唱。用竹板或系以铜铃的牛髀骨打拍。常用句式为可以断开的三﹑三六字句和四﹑三七字句,两句﹑四句或六句即可换…
葡萄常料器
葡萄常料器葡萄是指常姓家族用祖传工艺制作出的以葡萄为造型的玻璃工艺品,是北京独有的传统美术表现形式之一。清光绪二十年(1894),居住在北京崇外花市地区的蒙古族后裔常在在改进其母制作泥葡萄技艺的基础上…
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我国传统家具以明式家具最为著名,它不仅在中国古代家具史上具有辉煌的成就,被视为传统家具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家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明式家具在清代康熙以后流传至英法等国,对欧洲18世纪的家具产生了很大影…
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
中和韶乐源于中国古代雅乐,又名郊庙乐,是一种将礼、乐、歌、舞融为一体的典礼音乐。它是明清两朝举行祭祀、朝会及宴飨活动时所使用的音乐,也是中国古代最具典型意义的宫廷音乐,历史源远流长。因中国古人信奉“治…
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
“盛锡福”于1911年创于天津,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北京营业,是京华老字号企业。创始人刘锡三在“盛锡福”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优秀的制帽技艺,促使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1众长,形成精良的制作技艺。…
天桥摔跤
根据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已有摔跤运动,至清代这一运动得到极大发展,清廷设立善扑营,摔跤称为“官跤”,达到较高水平。清朝被推翻后,威震善扑营的“官腿”头扑户瑞五爷和宛八爷(宛永顺)在天…
走遍东城区
北京市特产
东城区美食小吃
东城区老字号
东城区民俗文化
东城区十大特产
东城区全部特产
东城区地理标志产品
东城区旅游景点
东城区十大景点
东城区地名网
东城区名人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