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特产
绍兴民俗文化
绍兴“三六九”伤科
“清明时节雨潇潇,路上行人跌一跤,借问伤科何处有,牧童遥指下方桥。”这是一首流传在绍兴的民谣,伤科指的是下方桥的“三六九”。绍兴“三六九”伤科,系“下方寺里西房伤科”,早期因行医者世居山阴下方禅寺里西…
平水珠茶制作技艺
“中华文化名茶”之一的平水珠茶,产自于全国唯一的“中国珠茶之乡”柯桥区平水镇。据考证,珠茶源于宋,成于明,清初成为朝廷贡茶并开始大量出口。明清时期,平水已成为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清道光23年(184…
棕编(棕叶编织、棕丝编制)
棕编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是用棕榈叶、棕榈丝纯手工制作的一种工艺。原材料取自然野生一年生棕榈叶,叶尖处微微发黄为佳。采集后放置阴凉处1-2天,待叶子发软后放入清水中洗净,置入锅中蒸至叶子发青后取出用冷水…
绍兴面塑
面塑是我国民间工艺中很有特色的一个艺术门类,也是家喻户晓、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面塑,俗称“捏面人、面花”,是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然后在其中加入各种颜料进行混合,通过艺术家灵巧的双…
酒仙会
酒仙会俗缘起于清咸丰初年,当时名曰:酒仙神诞演庆神会。由赏祊酒作坊主刘墨香发起,在赏祊戒定寺后进设酒仙神殿,供奉酒仙菩萨。每年农历七月初六——初八日三天迎神庙会,村村演戏,家家办酒,延请宾客,盛况空前…
绍兴戏剧脸谱工艺
绍兴戏剧脸谱自明、清以来在绍兴地区广为流传的多种戏剧形式中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越俗民风的质朴,浓郁的地方人文色彩。既是绍兴戏剧文化艺术的价值,也是越文化之瑰宝。绍兴戏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形、神…
绍兴扇面画
扇面绘画的历史悠久。据记载自北宋,甚至更远,纸扇传入中国。扇面画的诞生,是作为扇的装饰。而一直令后人顶礼膜拜的精致而惟妙惟肖的“宋画”,则亦是以扇面画居多。到了明清时期,扇面绘画极盛,凡明清时期扇面作…
绍兴画蛋
绍兴画蛋,历史悠久。清代光绪年间的《慈闻琐记》曰:“越俗,生子三日,浴之外家馈果饵。洗儿名曰三朝,最重花鸭蛋,或彩画,或剪五色纸作花粘之,分贻戚友,以多为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绍兴籍民间艺人俞飞…
秆编织技艺
清王廷鼎《杖扇新录》:“麦扇: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两浙人多用以燕居。”他所说的麦扇就是麦秆扇…
绍兴微雕
微雕是以刀代笔,以精细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微雕创作时,无法用肉眼看见,全凭艺人灵敏的感觉运刀,靠娴熟的经验创作,被称为“神刻意雕”,堪称“绝技”。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打夯号子
“打夯号子”是劳动号子的一种,建筑工地上打夯时所唱。它流传于民间,歌声带有明显的号召力,歌声一起,打夯的人都要同时用力,随着歌声的节奏,将夯上下抬动。如果一人不用力,则会使夯的重心偏移而致伤手脚。它有…
南镇庙会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四镇与五岳并举。镇系一方之镇的大山。会稽山为扬州之镇,名南镇。隋朝开皇十四年(594),建南镇殿于会稽山之阴。唐开元十四年封四镇为“公”,会稽南镇曰永兴公。宋、元则分别加封南镇…
顾氏骨科祖传疗法
顾氏伤科,清初顾士圣所创。道光《会稽志》谓其“善伤科,调筋接骨,应手捷效,子孙世其业”。士圣原籍上虞西化,后迁居绍兴城内,早年承袭少林寺派,医武兼修。子子兴,孙传贵,均承家学,医武并进。至五世风来,传…
东湖董永传说
东湖镇,地处绍兴市区东郊,距老城区5公里,与绍兴城东经济开发区毗连,以境内有著名风景区东湖而得名。东湖历史悠久,并存留着鲜为当代人知的传说。“天仙配”中的主角董永,是东湖镇人。镇内东湖村的董家堰,原名…
河蚌舞
于越民族是擅长音乐舞蹈的,历史久远,渊源流长。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时期,于越先民就有了原始的乐器,民歌,古乐。如相传于皇帝时期所作的《弹歌》,为原始猎歌;还有防风舞,任(日方)《述异记》载:“越…
走遍绍兴
浙江省特产
上虞特产
嵊州特产
柯桥区特产
越城区特产
诸暨特产
新昌特产
绍兴美食小吃
绍兴老字号
绍兴民俗文化
绍兴十大特产
绍兴全部特产
绍兴地理标志产品
绍兴旅游景点
绍兴十大景点
绍兴地名网
绍兴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