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特产
绍兴民俗文化
紫砂壶烧制技艺
紫砂又称“紫砂陶”,嵊州紫砂其前身为“老协兴陶厂”建于清乾隆年间崇仁镇赵马村,而后改称“复兴窑厂”,解放后更名为嵊县陶器厂。主要生产粗陶缸、钵、盆为主,因烧制的产品坯体呈紫色。70年代初开始研制紫砂产…
绍兴腐乳制作技艺
绍兴腐乳制作技艺是最具绍兴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工艺之一,也是绍兴一张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流传分布于绍兴全境。绍兴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南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在16℃…
南孟祭礼
南孟祭礼是宋朝时期迁入诸暨的孟子后裔为主所传承的祭祀礼仪。孟子是儒家文化集大成者,他继承发扬丰富了孔子学说,被后人尊为儒学亚圣。为更好的传承先祖孟子思想、弘扬儒家文化,由此产生了南孟祭礼。八百多年来,…
会稽铜镜制造技艺
绍兴古为会稽,生产的铜镜也称会稽镜。按其形状分:有圆、方、委角、柄形等;按其纹饰分:有规矩禽兽镜,多乳禽兽带镜、画像镜、神兽镜、龙虎纹镜等等,其中以后三者为主。其技法经历了从线条到浮雕的变化,镜面多微…
浦桥潮神节
浦桥潮神节是纪念治水功臣陈贤(陈老太公)的节会。在嵊州,大小村落都建有陈老太公庙(也叫陈侯庙),而鹿山街道浦桥村的陈侯庙规模最大、香火最盛。因为陈老太公系嵊州鹿山街道浦桥村人,名叫陈贤,字希文,号恺山…
皋埠黄草编织技艺
黄草编织是利用一种秆茎光滑柔软的黄草编织成各种玲珑精致的生活用品。黄草属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科,原生于越城区皋埠镇孟家葑村一带的滩头河边。黄草茎秆光滑柔韧,纤维长、韧性好,容易编织各种工艺品。皋埠的黄草编…
绍兴民间棋类游戏
绍兴民间棋类游戏是广泛流传于绍兴民间的益智娱乐活动,亦为越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棋类游戏有牛角棋、西瓜棋、五行棋,绕绕棋、十二层棋、十六层棋等几十种。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以优越的地理环境…
甘棠元宵乐
“元宵乐”又名“闹元宵”,是一种用打击乐器与管弦乐器混合演奏的民间器乐,因其演奏的曲牌“闹元宵”而得名。该曲目演奏的乐队由12人组成。其行当分笛子、碗胡、板胡、二胡、小梅花、引罄等5人;大、小堂鼓、大…
梁湖水磨年糕制作技艺
梁湖水磨年糕是上虞的传统特产,它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曾是献给慈溪太后的贡品。年糕生产历史悠久,早时的年糕是用燥粉加水拌和蒸舂手捏而成的,易开裂、口感粗糙、外观色泽晦暗。清末梁…
谢安故事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于名门世家,从小受家庭的影响有良好的修养。谢安曾官居桓温的司马,因他耿直敢言,看不惯朝政的腐败,愤而辞官。谢安辞官后,隐居到上虞东山,经常…
五龙庙会
相传,明宣德年间,五龙庙所在的村落是一个渔村,村民以渔业为生,因此信奉以龙滋民、以龙造福的说法。当时,村里的一个潭中被发现有五条龙在嬉水,当地村民为防五条龙逃走,而建造五龙庙镇龙,并把这个潭叫做五龙潭…
魏伯阳故事
魏伯阳,名笃,字恪斋,道号伯阳先生,别号云霞子,世袭籫裙,惟公不仕,通贯诗律,文学瞻博,性好道术,是民间传说的上虞“三仙六奇人”之一。他在继承古《龙虎经》炼丹的基础上,反复实践,终于达到了当时炼丹术的…
东关五猖会
旧时,东关有座五猖庙,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庙内供奉着青、黄、红、花、黑五种面孔的五个神像,另外还有一尊白面神像配享,庙内匾额上 书有“六府修治”的字样。据传,“五猖”又称“五通”,即马、猴、狗、鸡、蛇五…
蚕花娘娘传说
“蚕花娘娘的传说”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产生于4000多年前的虞舜时期,当时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出生在宁绍(今浙江省上虞县境内)小山村一户人家。姑娘每天都要外出采集野果来奉养二老,远近的野果都采…
崧厦霉千张制作技艺
崧厦霉千张是崧厦镇的著名特产,也是上虞土特产中的一张金名片。它制作历史久远,早在200多年前(清代)崧厦镇有家“蔡万盛水作坊”就开始生产霉千张。关于崧厦霉千张的来历,还得上溯到清代。据说有一年立秋时节…
走遍绍兴
浙江省特产
上虞特产
嵊州特产
柯桥区特产
越城区特产
诸暨特产
新昌特产
绍兴美食小吃
绍兴老字号
绍兴民俗文化
绍兴十大特产
绍兴全部特产
绍兴地理标志产品
绍兴旅游景点
绍兴十大景点
绍兴地名网
绍兴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