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绍兴特产
绍兴民俗文化
绍兴兰花栽培技艺
兰花我是国最古老的名贵花卉之一,它丰姿绰约,超凡脱俗,高雅纯洁,飘香幽远,是一种既高雅、美丽,又带有神秘色彩的植物。因为它清雅含蓄,幽香四溢,数千年来人称“香祖”、“国香”、“空谷佳人”,享有“天下第…
绍兴祝福
绍兴民间的祝福大典,俗称“请大菩萨”,亦称“祚福”,起始于元朝。“大菩萨”神祃纸上印有“南朝圣众”四字,相传“南朝”是指已沦亡的南宋王朝,“圣众”就是为抗元殉国的忠烈。由于蒙古贵族对汉人统治十分严苛,…
陆游与唐琬故事
南宋时期绍兴叫做山阴,这里有一座沈园。传说当时沈园的粉墙上曾题有两阙《钗头凤》词,第一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第二阙是陆游前妻唐琬所和。这两词浸润着对人生和命运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
绍兴背纤号子
绍兴背纤号子主要是指在水网地带的人们在纤拉船只过程中演唱的劳动号子,体现了低层劳动人民对生活的企盼和一种命运的呐喊。其音律、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以统一行动、鼓舞斗志,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20…
越歌
越歌是古越地(今绍兴)人用越地方言传唱的有关越地景物、风土人情,反映越地民众生活的一种地域性歌谣,是中国民间文学宝库(歌谣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歌历史悠久,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中提到《弹歌》、《涂…
绍兴舞狮
舞狮、武术表演程式有三:首为耍狮者握系绳绣球引出狮子,作镇四角的模拟舞,有狮子0咬毛皮,依廊柱揩痒或互相亲昵等种种舞蹈动作,温柔体贴,颇有人情味;次为武术表演,武术分行拳与器械二部分:行拳一般有大洪拳…
绍兴稻作技艺
绍兴的稻作生产起源可追溯到7000年前,是目前为止亚洲乃至世界水稻种植起源地之一。出土的原始物证说明:越地远古时代的稻米,已从耕作、种植、采收、留种直到煮成米饭,形成了一系列的生产和加工流程。于越的稻…
绍兴纸扎
纸扎具最本土的一种民俗性、观赏性,乡土气息浓郁。纸扎品是葬礼习俗中的一种殡葬用品,为了能使死去的亲人能享受活着的待遇,甚至比活着更好,人们通常用纸扎品陪葬或焚烧,以前最常见的是纸花,现在有房子、汽车、…
绍兴大禹传说
“大禹传说”产生于遥远的上古时代,流传于越地民间数千年,这些传说有两个基本指向:一是其治水的传说,将大禹引向神话传说;二是其立国的传说,将大禹引向历史人物。大禹是中国南方民族神话中的人物,是为数不多的…
乌篷船制作技艺
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乌篷船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已无法考证,但800年前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说它是“轻舟八尺,低篷三扇”。清·袁枚诗《过剡溪水急不能上》也有“乌篷船小…
新昌布袋木偶
布袋木偶戏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后岱山村民喜爱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根据东茗乡后岱山村民间老艺人王志求(1928-2011)介绍,民国初年,东茗乡里白岩村民间艺人吕木火学成布袋木偶表演技艺后,带领儿…
绍兴婚礼习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人类历史上,婚姻是与人类自身的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民族中,产生了颇为复杂的婚制、婚俗和婚礼。因而,必然受到公众的重视和关注。在绍兴当地,传统的婚…
绍兴大书
曲艺《绍兴大书》的前身——评书(分南北两大派),起源于东汉、隋、唐,兴盛于清代中叶,流行于民国,直至解放初期。历经绍兴籍民间评书艺人传承、创新和提炼,又学习、借鉴当时苏州、杭州以及上海等地评书艺人名家…
绍兴赛龙舟
“赛龙舟”绍兴人俗称“划泥鳅龙船”。一般赛龙舟只在端午,是纪念屈原的一项活动,但绍兴的赛龙舟却在农历三月、五月各一次。三月赛龙舟,是纪念马臻马太守的一次民间活动,东汉永和太守马臻首筑鉴湖,遭馋遇害后,…
越医文化
绍兴,春秋时为越国之都城,故又有越州、古越、越郡之别称,古今绍兴医家亦因之称为“越医”。本项目之“越医”,包括绍籍在本地、外地的医家以及外籍长期在绍兴的医家。“越医”肇始于春秋,兴起于东汉,发展于唐宋…
走遍绍兴
浙江省特产
上虞特产
嵊州特产
柯桥区特产
越城区特产
诸暨特产
新昌特产
绍兴美食小吃
绍兴老字号
绍兴民俗文化
绍兴十大特产
绍兴全部特产
绍兴地理标志产品
绍兴旅游景点
绍兴十大景点
绍兴地名网
绍兴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