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滨州特产
滨州民俗文化
阳信鼓子秧歌
“鼓子秧歌”作为民间舞蹈形式,在阳信县历史久远,主要分布在阳信县城西部的洋湖乡、温店乡镇以及附近周边县的邻村。据滨州文化志记载:“阳信的鼓子秧歌产生公元六百二十四年的前唐时期。”在当地的老艺人中还有这…
胡集书会
“胡集书会”是兴起并扎根于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的一种曲艺集市盛会。据民间传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源于曲艺艺人的竞技活动,后逐渐演变为以联谊为主、具有习俗性质的自发性民间曲艺交流活动。每年农历的…
董永传说
董永,东汉人,因为卖身葬父被怀县县令举荐为孝廉,司徒蔡茂复议后禀报光武帝,董永遂成为传统文化“二十四孝”中的人物。董永传说是我国广为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另三个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和许仙”“柳…
阳信梨花会
阳春三月,万木吐翠。地处鲁北平原上的阳信大地,已是“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年一度的梨花盛会,以其独特的风姿吸引着前来观光的中外友人。那一团团、一簇簇、一枝枝、一片片洁白的梨花,如云似雪,令人流连往返。阳…
鸳鸯嫁老雕
“鸳鸯嫁老雕”是由民间音乐及民间舞蹈组合而成的民间艺术。曲目的具体初创时期大约在清咸丰年间(1861—1862)年。《沾化县志》载:张春熙字如,城北沙洼庄人。咸丰辛酉拔贡。文名噪一时。出任三河知县,遇…
渔鼓戏
渔鼓戏发祥于山东省沾化县胡家营村,距今已有284年历史。据《沾化县志》《山东艺术志》《中国戏曲志·山东卷》载:1723年(清雍正元年),胡家营村重修道观时,有道士来此说唱,村民学会其腔调,并逐渐予以衍…
无棣狮包
狮包杂耍又称之为“戏狮头”,系水湾镇宗王西村所独有的体育竞技项目,自清朝末年从河北沧州传入,迄今为止已有将近一百年的历史。表演时有三人进行配合表演:分别是狮头人、狮身人和戏狮人,三人的配合必须协调默契…
沾化渤海大鼓
渤海大鼓,因起源于沾化县(渤海老区)而得名。1950年,在沾化县驻地成立了“沾化县民众鼓书院”,期间,由魏尊昌、兰尊侠、谢宝华等在木板大鼓的基础上,将东路大鼓、西河大鼓、老牛摔缰、河间大鼓等鼓书流派兼…
滨州民间剪纸
山东滨州地区的民间剪纸艺术广泛流布于黄河、徒骇河流域的广大乡村集镇,这里经济繁荣,民俗活动多样而频繁。滨州民间剪纸是这些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生礼仪到岁时节令,从庙会集聚到民间祭祀,到处都可以见…
东路大鼓
东路大鼓是北方曲艺形式的一个曲种,起源于黄河三角洲民间小调,经多代艺人加工、传承而自成一派,明清以来广泛流传于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方语言特色鲜明,唱腔曲折婉转、演唱吐字清亮、情感表达细腻,民国初年…
沾化三疣梭子蟹
俗称螃蟹,因其体呈梭形,背有三个隆起而得名。沾化沿海是其主产地。每年4~5月间,雌蟹游入近海产卵。蟹肉细嫩,洁白鲜美。未产卵之雌蟹,蟹黄盈满甲壳,色艳味香。自古骚人墨客咏蟹诗文颇多,吃法也甚讲究,如“…
泥塑(惠民泥塑)
惠民泥塑一般指河南张泥塑,当地称为“娃娃张”,主要分布在山东省惠民县城西南约15里的皂户李乡沙河南岸的河南张村及其周边地区。河南张泥塑相传源于清代初年,当时有许多外地移民迁来此地安家落户,有的农户为谋…
丈八佛传说
石造像亦称兴国寺石造像,坐落在博兴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寨郝乡寨高村西北角,因其身高丈八,俗名丈八佛。佛像坐北面南,全高6.75米,底座高1.5米,底面积7.29平方米,为单身立式圆雕青石造像。佛像高肉…
白龙湾传说
白龙湾传说是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伟大见证,它与黄河流域的其他文化共同丰富和组成了黄河文明,对其保护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它也是惠民清河镇白龙湾这一特定地理区域文化丰厚蕴含的见证。…
锣鼓经
所谓“锣鼓经”是指京剧打击乐各种不同型式打法的通称,也称为“锣经”,主要是用鼓、板、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
走遍滨州
山东省特产
惠民县特产
无棣县特产
邹平县特产
沾化区特产
博兴县特产
阳信县特产
滨城区特产
滨州美食小吃
滨州民俗文化
滨州十大特产
滨州全部特产
滨州地理标志产品
滨州旅游景点
滨州十大景点
滨州地名网
滨州名人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