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特产
绵阳市民俗文化
岐伯行乡会
歧伯行乡(又称医祖行乡),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群众性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歧伯是中医药始祖、与炎黄二帝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曾与黄帝共论人的养生之道,他对黄帝提出的1088个医药题目,作了系统、科学…
独角木偶
独角木偶,是用一布围先将自己围起来,占地不过几个平方米。然后将川锣挂起,大钵绑在两个膝盖,左脚再套一付苏铰,马锣、小锣摆在面前小桌上,右手执锤打锣和其他需要打的响器,左手操纵木偶(木偶就挂在布围的左右…
竹琴
竹琴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曲艺,缘于商朝,一般在茶馆演出,很能反映四川的民俗文化,地方特色很浓,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唱腔又很优美,深受百姓欢迎。四川竹琴又称为道琴(情),初为道士劝善说道的古老艺术。以竹筒鼓、…
羌族山歌
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东高原过度的高山峡谷地带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是我国羌族最主要的聚居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隶属于四川省绵阳市,全县幅员面积2869平方公里,辖3镇17个乡,总人口14万人,共有…
评书(三台)
凯河镇吴国柱表演的评书是典型的川渝评书流派,属文武兼有的评书擂带黄曲艺类别。评书的表现形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现雏形,孔子的得意门生孟子应是最早的评书表演者。相传到唐朝,某说书人给皇帝、众大臣谈古论今…
建筑石雕
石雕亦称“石刻”,是中国古代的石雕、陶雕、木雕、铜雕、泥雕等五大传统雕塑之一,有着辉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它是原始先民谋生的手侧面,并且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殿现形式。论其特点…
三台剪纸
剪纸艺术是汉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逢年过节亦或新…
盔头制作工艺
刘长贵制作的盔头主要有皇冠、凤冠、紫金冠、五佛冠、男帅盔、女帅盔、胡蝶盔、将盔、霸王盔、阎王盔等,附件包括武将大小额子、女大小额子、女妆头(含转盖、挖耳、编凤、正凤、锁线、并边等),以上为武堂盔头。文…
揪揪会
“揪揪会”在三台县立新镇、黎曙镇、三秀乡,中江县黄鹿镇、双凤乡,绵阳市涪城区玉皇镇、关帝镇等镇乡具有深广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传承历史。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至二十日,远近城镇乡村中的男女老幼、青年妈妈都要带…
龙抬头
据传陕西布龙地师名廖道,自陕西“龙尾山”布龙至此,确认此地是龙头山脉。在山脉正点处压了一枚穿眼铜钱为记。不久当地又有一布龙地师名侯道也布龙至此,又确认此地山脉是龙头,在正点处插了颗金针为记。廖道从陕西…
蚕姑庙会
蚕姑庙会是以始蚕兴衣的发明家、黄帝元妃嫘祖即蚕姑为主题,以桑蚕文化、丝绸文化为依托,以嫘祖故里众多的蚕姑庙为场地,由地方人民兴起和形成的群体性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并在古今的流传中已约定成俗。蚕姑(嫘祖)…
白马藏人剪纸
“白马-民俗剪纸工艺”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盆地北沿,川甘陕交界部,白马-聚居区的一种驱邪祭祀祈福性剪纸工艺。白马-是一个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白马-自称“贝”,总人口约一万余人。由于其独具的民族特性与多…
安家梓江龙
梓江龙是盐亭县安家镇独具梓江流域水文化特色的一种龙舞,2011年7月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梓江龙舞起源于“龙灯驱雨除水患,鞭打鳌鱼死江边”的传说。远古时候,在梓江中有一条鳌鱼精,常常兴风作浪,…
李白民间故事
1300年前,四川彰明(今属江油市)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唐代天才诗人李白。李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他以极具天才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创作了近千首色彩瑰丽、内容丰富,风格奇特的优秀诗…
云集薅秧歌
“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云集山歌”历史悠久,源于清末民国初期,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文化匮乏,山里老百姓为抒发情感而自创,传唱至今,已逾百年,逐渐发展为具有浓厚乡村气息和山区特色…
走遍绵阳市
四川省特产
安州区特产
梓潼县特产
北川县特产
三台特产
涪城区特产
平武县特产
盐亭县特产
江油特产
游仙特产
绵阳市美食小吃
绵阳市民俗文化
绵阳市十大特产
绵阳市全部特产
绵阳市地理标志产品
绵阳市旅游景点
绵阳市十大景点
绵阳市地名网
绵阳市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