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特产
铜仁民俗文化
玉屏赶坳
赶坳是玉屏侗族人民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习俗中形成的一种传统习俗和歌会,是侗家青年男女以歌结伴,借带交友,谈情说爱,追求婚姻自由的活动形式,是一种民间歌会。主要分布在玉屏侗族自治县境内,流行于县城西南的…
仡佬族牛王节
牛王节是仡佬族特有节日,在农历十月初一。每到这一天,当地的仡佬族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愿牛王保佑耕牛体魄健壮,凡养牛户届时要让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
寨英滚龙
寨英滚龙是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寨英村及其周边4个自然村寨至今保存着一种称为滚龙的民间艺术形式。寨英是松桃苗族自治县寨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明朝初年政府军在对梵净山地区用兵过程中将其开辟为军需转运站…
苗族“六月六”情人节
每年松桃九龙六月六,周边村寨的村民都会自发的相聚在九龙(又名大古树),站在庙沟的两旁对山歌,以此来寻找心目中的“情人”。相传苗族“六月六”是为了纪念忠烈的爱情而兴起的。对歌是情人节的主要内容,也是苗家…
侗族花炮节
花炮节是侗族传统节日。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
上元沙洲节
上元沙洲节始于宋代,传说是天官赐福降生的日子,年复一年,世代相传。有历代流传颂扬沙洲的诗词歌赋两百余首,其中《思南府续志》所载“白鹭洲赋(并序)”、“白鹭洲赋”(以二水分白鹭洲为韵)为代表作,有神奇优…
祭大神
祭大神,又称祭大菩萨、祭杨家将,是流传于江口县梵净山及周边区域杨姓土家族人聚居地为主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是梵净山区傩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相传北宋时代,以杨继业(杨令公)、佘大君为首的杨家将,世代…
德江傩面具
德江县保存有完整的古老傩堂戏,是有名的“傩戏之乡”。傩堂戏表演使用的傩面具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地方传统民间木雕工艺的典型代表。德江傩戏面具民间称“脸壳”、“脸壳子”、“鬼脸壳”,是表现傩堂戏人物性格特…
印江印染工艺
印江印染技艺伴随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而兴起,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印染分为染色和印花两部分,民间称为普染和印染。染色,即以土蓝靛为主要染料,将本地生产的白土布染成月白、月兰、青蓝等各种颜色;印花,即以自…
打镏子
《打镏子》是流传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一种民间传统吹打艺术。发源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洪渡镇。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武陵山区,位于贵州省东北角,乌江下游。与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乌江船工号子
船工号子,是船工们在弄船工过中行进的劳动号子。贵州主要有乌江船工号子和赤水河船工号子。乌江船工号子主要流传于贵州思南县,思南县位于贵州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地处武陵山脉向大娄山脉的斜坡地带。乌江从东向…
龙灯钹
龙灯钹是流传于铜仁地区的民族民间节庆音乐的代表,是当地春节民间玩龙灯时的伴奏音乐。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邻湖南,北接重庆,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武陵山区中段。龙灯钹产生于明末清初,春节前后,…
沿河土家族摆手舞
摆手舞流传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镇、和平镇、淇滩镇、中界乡。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武陵山区,位于贵州省东北角,乌江下游。县境内地貌以高山、峡谷、纵横交错的丘陵组成。复杂而特殊的地理环…
赶社节
大坪乡地慢村地处万山区最偏远的村寨,与江口、岑巩县某些乡村交界。“赶社”是地慢村的特色文化,以侗族苗族为主,每年一次。“赶社”这天的日子是不定期的,在立春的第五个戊日为“赶社节”,由老一辈的人推算而来…
历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
“说春”是石阡侗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在立春时节扮装“春官”说唱歌谣、劝农劳作的民俗表演活动,祝福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春官”是周代一种职官,执掌农耕事务。后世民间出现扮装春官的说唱艺人在农村走家串…
走遍铜仁
贵州省特产
江口县特产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特产
德江县特产
石阡县特产
碧江区特产
松桃苗族自治县特产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特产
玉屏侗族自治县特产
思南县特产
万山区特产
铜仁美食小吃
铜仁民俗文化
铜仁十大特产
铜仁全部特产
铜仁地理标志产品
铜仁旅游景点
铜仁十大景点
铜仁地名网
铜仁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