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红河州特产
红河州民俗文化
彝族花灯舞蹈
蒙自为历代兵防重镇。明、清以来,屯垦戌边将士与土著民族的不断结合,使得中原文化渐开蛮荒之地。随着改土归流的实施和中央王朝权力的不断深入,蒙自社会经济从土司奴隶迅速转入封建地主制。兴盛的科举制度又造就了…
花山节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山节一般在较平缓的地区举行,花场…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传统工艺品。建水紫陶烧制技艺源远流长,始自元末,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水紫…
矻扎扎节
“矻扎扎”节,也叫六月年,在每年农历6月中旬举行。是红河哈尼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犹如汉族过春节一样热闹隆重。届时,哈尼山寨到处兴高采烈,热气腾腾。人们穿上五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的相聚到磨秋场,…
红河县傣族传统制陶技艺
红河县傣族传统制陶技艺红河县傣族土陶制作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迤萨镇坝蒿村。制陶工具由木陶拍、花纹板“来摩”、圆石“恒”、木板“达摩”、木槌“火恒”、锅底板“扁”等组成,原料是当地的灰色粘土…
羊街乡车普村哈尼族(奕车)传统文化
哈尼族奕车人共2万多人,全住在车普村一带。车普村哈尼族(奕车人)文化保护区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大羊街乡车普村,共191户,925人。人均耕地面积0.45亩,人均纯收入762元。海拔1437~1…
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
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建水县的哈尼族村落。哈尼族梯田农耕礼俗体系严整、形态完备,包括建村立寨礼俗、开垦耕种礼俗、节庆祭典礼俗、人生礼俗、服饰饮食礼…
祭寨神林
祭寨神林,是哈尼族所独有的标志性节庆活动--昂玛突节的重要内容,是哈尼族古老的生态文化表现。祭寨神林是农耕活动时序的分界线,对于哈尼梯田农耕生产活动的有序展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哈尼人的宗教情感与自…
花腰彝族服饰
花腰彝是生活在我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北部高寒山区的龙武、哨冲镇一带的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现有3万多人。花腰彝的称谓来源与他们所穿的服饰鲜艳夺目、腰系绣花腰带的着装打扮有关。长期以来,花…
哈尼族长街宴
哈尼族长街宴,哈尼语称为“知交把”、“多交夺”或“资乌夺”,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南岸的哈尼族聚居区域。长街宴分为祭寨神长街宴、六月年长街宴和十月年长街宴3种类型,祭祀神灵、求神护佑稻谷丰收、…
建水花灯
云南花灯是由明清小曲和云南民间音乐、歌舞、方言音调结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汉族地方戏曲剧种。在云南由于各民族共居,形成了云南花灯的多支派特色。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岔科乡白云村、普雄乡塔瓦、南…
建水孔子文化节
建水是中原文化与边民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之地,有500多年历史的建水文庙,是儒家文化得以在建水广泛传播的重要载体,建水历史上也因此具有了崇尚儒学的传统,为著名的诗书之郡,礼仪之邦。为隆重纪念儒家学派的创…
红万村彝族(阿细)传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西一镇起飞村委会红万村,地处弥勒县西一镇南部15公里处。红万村民小组由大寨和小寨组成,现有居民313户。人均耕地面积1.73亩。2004年人均经济收入1128元。红万村大、小…
高甸村彝族(阿哲)传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巡检司镇高甸行政村共有农户108户,人口486人,人均耕地面积1.86亩。人均收入1778元(2004年)。这里居住的都是彝族阿哲支系。现存的传统民居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
乐作舞
乐作舞,意为“大家一起跳舞”,发端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是哈尼族和彝族群众根据晒荞子而编跳的踩荞舞。哈尼族与彝族的乐作舞在名称上基本相同,习惯上统称为乐作舞,它们的音乐、步法基本相似。红河县…
走遍红河州
云南省特产
泸西县特产
建水县特产
屏边县特产
石屏县特产
红河县特产
元阳县特产
绿春县特产
蒙自市特产
弥勒特产
河口县特产
开远特产
金平县特产
个旧特产
红河州美食小吃
红河州民俗文化
红河州十大特产
红河州全部特产
红河州地理标志产品
红河州旅游景点
红河州十大景点
红河州地名网
红河州名人
[上一页]
[第1页]
[2]
返回电脑版